|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一、 农村环境自治权的概念与结构辨析 | 第10-16页 | 
| (一) 农村环境自治权的概念界定 | 第10页 | 
| (二) 农村环境自治权的结构分析 | 第10-16页 | 
| 1、 农村环境自治权中的“主体”要素 | 第11-12页 | 
| 2、 农村环境自治权中的“利益”要素 | 第12页 | 
| 3、 农村环境自治权中的“主张”要素 | 第12-14页 | 
| 4、 农村环境自治权中的“自由”要素 | 第14页 | 
| 5、 农村环境自治权中的“程序”要素 | 第14-16页 | 
| 二、 农村环境自治权的正当性来源 | 第16-18页 | 
| (一) 以宪法权利为核心依据 | 第16页 | 
| (二) 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现实考究 | 第16-17页 | 
| (三) 以村落群聚生活利益共同性为依托 | 第17-18页 | 
| 三、 农村环境的问题所在与成因分析 | 第18-25页 | 
| (一) 问题所在 | 第18-21页 | 
| 1、 农业生产污染日趋严重 | 第18页 | 
| 2、 农村生活污染日趋突出 | 第18-20页 | 
| 3、 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与盲目招商加剧环境恶化 | 第20页 | 
| 4、 农村环境存在法治模糊地带和司法实践难落实 | 第20-21页 | 
| (二) 成因分析 | 第21-25页 | 
| 1、 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 | 第21-22页 | 
| 2、 农业生产的高污染性 | 第22页 | 
| 3、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规范 | 第22-23页 | 
| 4、 法治建设粗线条 | 第23页 | 
| 5、 基层政府工作中的“力所不能及” | 第23-24页 | 
| 6、 农村群众自治组织权能难以有效发挥 | 第24-25页 | 
| 四、 农村环境自治权与基层政府环保行政权的融合 | 第25-29页 | 
| (一) 农村环境自治权与基层政府环保行政权边界的确定 | 第25-26页 | 
| (二) 农村环境自治权的可行性探讨 | 第26-29页 | 
| 1、 农村环境自治对农民环保生活的约束 | 第26-27页 | 
| 2、 农村环境自治是践行基层民主的必由之路 | 第27页 | 
| 3、 农村环境自治形成“软法”与基层环保行政权良性互动 | 第27-29页 | 
| 五、 以江苏省沭阳县作为案例探讨 | 第29-37页 | 
| (一) 农村环境自治组织建设与探索 | 第29-33页 | 
| 1、 财权方面 | 第29-32页 | 
| 2、 事权方面 | 第32-33页 | 
| (二) 治理农村环境问题中的标准确定 | 第33-34页 | 
| (三) 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 第34-36页 | 
| (四) 案例典型性与可推广性 | 第36-37页 | 
| 结语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 本人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文章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