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传统村落保护的兴起 | 第11-12页 |
1.1.2 响应国家号召的工匠精神 | 第12页 |
1.1.3 营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现状 | 第12-13页 |
1.2 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13-14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14-16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3 国内外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保护经验借鉴 | 第15-16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4.1 丰富传统民居地域性的理论研究 | 第16页 |
1.4.2 促进营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 第16-17页 |
1.4.3 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乡村建设的发展提供技术理论支撑 | 第17页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7-20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2 临县南部传统村落及民居研究 | 第20-40页 |
2.1 临县南部传统村落概况 | 第20-28页 |
2.1.1 区位 | 第20页 |
2.1.2 自然地理 | 第20-22页 |
2.1.3 人文环境 | 第22-24页 |
2.1.4 村落分布及形态研究 | 第24-28页 |
2.2 临县南部传统民居研究 | 第28-39页 |
2.2.1 临县南部传统民居概述 | 第28页 |
2.2.2 建筑类型 | 第28-30页 |
2.2.3 院落组合类型 | 第30-36页 |
2.2.4 建筑单体平面 | 第36-37页 |
2.2.5 建筑空间特色 | 第37-3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临县南部地区锢窑营造技艺特色研究 | 第40-84页 |
3.1 临县南部传统民居营造习俗 | 第40-46页 |
3.1.1 工匠关系的演变 | 第40-42页 |
3.1.2 营造活动及仪式 | 第42-46页 |
3.2 营造流程 | 第46-80页 |
3.2.1 前期准备 | 第46-50页 |
3.2.2 找平、放线与挖地基 | 第50-52页 |
3.2.3 砌筑窑腿与拱券 | 第52-60页 |
3.2.4 建造窑顶 | 第60-63页 |
3.2.5 厦檐 | 第63-70页 |
3.2.6 室内 | 第70-74页 |
3.2.7 门窗 | 第74-77页 |
3.2.8 装饰特色 | 第77-80页 |
3.2.9 地域性营造方法 | 第80页 |
3.3 临县南部地区传统民居营造的精神表达 | 第80-8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4 临县南部传统民居及营造技艺保护与传承 | 第84-87页 |
4.1 临县南部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保护过程中应解决的问题 | 第84页 |
4.1.1 观念不足 | 第84页 |
4.1.2 工匠断层 | 第84页 |
4.2 临县南部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保护与发展策略 | 第84-86页 |
4.2.1 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保护原则 | 第84-85页 |
4.2.2 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保护措施 | 第85-8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5 结论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附录A | 第90-92页 |
附录B | 第92-151页 |
作者简历 | 第151-15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