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药物控制释放体系 | 第13-15页 |
·纳米药物控释体系 | 第15-18页 |
·纳米载药系统 | 第15-16页 |
·聚合物纳米粒子用于药物控释 | 第16-17页 |
·聚合物胶束用于药物释放系统 | 第17-18页 |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 | 第18-20页 |
·壳聚糖概述 | 第18-19页 |
·壳聚糖在生物学性质 | 第19-20页 |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药物控释载体 | 第20页 |
·喜树碱及其衍生物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喜树碱及其衍生物及其抗癌机理 | 第20-21页 |
·喜树碱及其衍生物结构的稳定性 | 第21-22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2-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7页 |
第二章 氨基保留的壳聚糖接枝聚己内酯共聚物的合成 | 第27-39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实验部分 | 第28-31页 |
·试剂与纯化 | 第28-29页 |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壳聚糖接枝聚己内酯共聚物的合成路线 | 第29-30页 |
·壳聚糖接枝聚己内酯共聚物(CS-g-PCL)的合成 | 第30页 |
·壳聚糖接枝聚己内酯共聚物(CS-g-PCL)的表征 | 第30页 |
·壳聚糖接枝聚己内酯共聚物(CS-g-PCL)中氨基含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壳聚糖接枝聚己内酯共聚物(CS-g-PCL)体外细胞毒性评价 | 第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6页 |
·CS-g-PCL共聚物的合成 | 第31-32页 |
·CS-g-PCL共聚物的结构表征 | 第32-35页 |
·CS-g-PCL共聚物中氨基含量的测定 | 第35页 |
·CS-g-PCL体外细胞毒性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壳聚糖接枝聚己内酯共聚物的胶束化行为研究 | 第39-48页 |
·引言 | 第39-40页 |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试剂与纯化 | 第40页 |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胶束的制备 | 第40-41页 |
·临界聚集浓度(CAC)的测定 | 第41页 |
·胶束粒径、ζ电位的测定及表面形貌的观察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5页 |
·两亲性聚合物胶束形成的机理 | 第41-42页 |
·临界聚集浓度(CAC)的测定 | 第42-44页 |
·不同接枝比例共聚物对胶束粒径、ζ电位的影响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第四章 负载SN-38胶束(CS-g-PCL/SN-38)的研究 | 第48-59页 |
·引言 | 第48-49页 |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试剂与纯化 | 第49页 |
·实验仪器 | 第49页 |
·载药胶束的制备 | 第49-50页 |
·胶束载药量(DL%)和包封率(EE%)的测定 | 第50页 |
·胶束对药物保护性能评价 | 第50-51页 |
·载药胶束的控制释放性能 | 第51页 |
·载药胶束的体外细胞毒性 | 第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6页 |
·载药胶束的制备和表征 | 第51-53页 |
·胶束对SN-38内酯环形式保护性能评价 | 第53-55页 |
·载药胶束的药物的控制释放 | 第55-56页 |
·载药胶束的细胞毒性 | 第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
附录:硕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