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生产废水联合回用强化混凝效能研究与安全评价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9页
        1.1.1 我国饮用水源现状第11-13页
        1.1.2 低浊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第13-14页
        1.1.3 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技术研究现状第14-17页
        1.1.4 净水厂生产废水直接回用工艺评价第17-19页
    1.2 生产废水直接回用强化混凝技术研究第19-21页
        1.2.1 生产废水直接回用强化混凝理论第19-20页
        1.2.2 生产废水直接回用参数控制研究现状第20-21页
    1.3 生产废水直接回用安全评价方法论现状第21-23页
        1.3.1 国外生产废水直接回用安全评价方法研究现状第21-22页
        1.3.2 国内生产废水直接回用安全评价方法研究现状第22-23页
    1.4 水质安全评价的生物遗传毒性试验第23-27页
        1.4.1 基因突变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第24-25页
        1.4.2 DNA损伤检测试验-SOS/umu试验第25-26页
        1.4.3 染色体损伤试验-微核试验第26页
        1.4.4 生殖细胞损伤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第26-27页
    1.5 课题来源第27页
    1.6 课题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2章 试验装置材料与方法第29-41页
    2.1 试验用水水质状况第29-30页
    2.2 中试试验装置简介第30-31页
    2.3 试验方法第31-32页
        2.3.1 生产废水水质特性试验第31页
        2.3.2 最优化回用参数调控试验第31-32页
        2.3.3 生产废水直接回用连续性试验第32页
    2.4 理化检测指标和方法第32-34页
        2.4.1 水质常规指标第32-33页
        2.4.2 有机物综合指标第33页
        2.4.3 金属指标第33页
        2.4.4 三卤甲烷类消毒副产物生成势去除率第33-34页
    2.5 遗传毒理学检测指标与方法第34-41页
        2.5.1 遗传毒理学试验组合的选择和建立第34-36页
        2.5.2 水样的前处理第36-37页
        2.5.3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37-41页
第3章 生产废水回用工艺参数优化与控制第41-50页
    3.1 生产废水水质特性第41-44页
        3.1.1 沉淀池排泥水水质特性第41-43页
        3.1.2 滤池反冲洗废水水质特性第43-44页
    3.2 生产废水联合回用参数优化与控制第44-49页
        3.2.1 夏季回用参数优化与控制第44-46页
        3.2.2 冬季回用参数优化与控制第46-48页
        3.2.3 夏冬季节回用参数和强化混凝效果比较第48-49页
    3.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生产废水连续性回用理化指标安全性评价第50-73页
    4.1 连续运行期间生产废水水质特性第50-54页
        4.1.1 连续运行期间排泥水水质特性第50-52页
        4.1.2 连续运行期间反冲洗废水水质特性第52-54页
    4.2 夏季生产废水回用出水理化指标安全性评价第54-61页
        4.2.1 沉后出水理化指标对比与分析第54-58页
        4.2.2 滤后出水理化指标对比与分析第58-61页
    4.3 冬季生产废水回用出水理化指标安全性评价第61-69页
        4.3.1 沉后出水理化指标对比与分析第61-66页
        4.3.2 滤后出水理化指标对比与分析第66-69页
    4.4 夏冬季节工艺沉后出水水质指标双尾T检验第69-70页
    4.5 夏冬季节强化混凝效果比较第70-71页
    4.6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5章 生产废水连续性回用生物遗传毒性安全性评价第73-82页
    5.1 Ames试验第73-74页
    5.2 SOS/umu试验第74-78页
        5.2.1 遗传毒性试验结果第74-75页
        5.2.2 不同工艺出水的致阳性等当量浓度和致癌风险评价第75-78页
    5.3 仓鼠卵巢细胞微核试验第78-79页
    5.4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第79-80页
    5.5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第80-81页
    5.6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结论第82-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EA模型的广东碳排放绩效静态水平与动态变化研究
下一篇:中国东西部环境责任履行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