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牡丹园牡丹文化景观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引言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相关概念第12-15页
        1.2.1 牡丹文化第12页
        1.2.2 文化景观第12-13页
        1.2.3 牡丹文化景观第13-14页
        1.2.4 景观评价第14页
        1.2.5 评价指标第14-15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第15-16页
        1.3.1 国外文化景观研究现状第15页
        1.3.2 国内文化景观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18页
        1.4.1 牡丹园牡丹文化景观研究的目的第16-17页
        1.4.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8-20页
        1.5.1 研究内容第18页
        1.5.2 研究方法第18-20页
    1.6 小结第20-21页
2 牡丹园牡丹文化景观概述第21-30页
    2.1 牡丹园牡丹文化景观内容第21-26页
        2.1.1 牡丹文化的形成与表现形式第21-22页
        2.1.2 牡丹文化景观应用形式第22-26页
    2.2 牡丹文化景观特点及分类第26-29页
        2.2.1 牡丹文化与牡丹文化景观第26页
        2.2.2 牡丹园牡丹文化景观的特点第26-27页
        2.2.3 牡丹园牡丹文化景观分类第27-29页
    2.3 小结第29-30页
3 文化景观评价相关理论及评价方法第30-38页
    3.1 研究理论基础第30-32页
        3.1.1 旅游景观学第30页
        3.1.2 旅游文化学第30-31页
        3.1.3 景观美学第31-32页
        3.1.4 环境心理学第32页
    3.2 评价的主要相关理论第32-35页
        3.2.1 专家学派第32-33页
        3.2.2 心理物理学派第33页
        3.2.3 认知学派第33-34页
        3.2.4 经验学派第34-35页
        3.2.5 各学派特点的比较第35页
    3.3 评价方法简介第35-36页
        3.3.1 统计分析法第35页
        3.3.2 层次分析法(AHP 法)第35-36页
        3.3.3 综合评价法第36页
    3.4 本研究所采用的评价方法第36-37页
    3.5 小结第37-38页
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8-74页
    4.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第38-39页
        4.1.1 科学性原则第38页
        4.1.2 系统性原则第38页
        4.1.3 可操作性原则第38页
        4.1.4 开放性原则第38页
        4.1.5 指导性原则第38-39页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第39-41页
        4.2.1 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第39页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第39-41页
    4.3 牡丹文化景观的评价因子第41-64页
        4.3.1 牡丹景观第41-43页
        4.3.2 地形地貌第43-45页
        4.3.3 水景第45-47页
        4.3.4 建筑第47-50页
        4.3.5 构筑物第50-52页
        4.3.6 景观小品第52-56页
        4.3.7 历史遗迹第56-58页
        4.3.8 花语花趣第58-59页
        4.3.9 艺术作品第59-60页
        4.3.10 节庆活动第60-61页
        4.3.11 神话传说第61-62页
        4.3.12 人物事件第62-63页
        4.3.13 生活文化第63-64页
    4.4 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的确定第64-73页
        4.4.1 层次分析法第64-67页
        4.4.2 权重计算与分析第67-73页
    4.5 小结第73-74页
5 运用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第74-87页
    5.1 评价对象的概况简介第74-77页
        5.1.1 曹州牡丹园项目背景与概况第74-76页
        5.1.2 中国国花园项目背景与概况第76-77页
    5.2 综合评价过程第77-84页
        5.2.1 综合评价的程序第77-79页
        5.2.2 对曹州牡丹园的评价第79-81页
        5.2.3 对中国国花园的评价第81-84页
    5.3 评价结果分析第84-86页
    5.4 小结第86-87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7-90页
    6.1 研究结论第87页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87-88页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88页
    6.4 展望和建议第88-90页
图表目录第90-92页
图表来源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9页
附录第99-106页
附: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社会实践经历第106-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果园智能灌溉控制系统的开发
下一篇:竹建筑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