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公允价值相关理论 | 第19-25页 |
2.1 公允价值的定义 | 第19-20页 |
2.2 公允价值的基本特征 | 第20-21页 |
2.2.1 公允性 | 第20页 |
2.2.2 估计性 | 第20-21页 |
2.2.3 现时性和动态性 | 第21页 |
2.3 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 第21-22页 |
2.4 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应用 | 第22-24页 |
2.4.1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 第22页 |
2.4.2 非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负债 | 第22-23页 |
2.4.3 资产减值 | 第23页 |
2.4.4 自身权益 | 第23-24页 |
2.5 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25-30页 |
3.1 理论分析 | 第25-28页 |
3.1.1 价值相关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3.1.2 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的理论分析 | 第27-28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8-29页 |
3.3 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模型设计和样本选择 | 第30-34页 |
4.1 模型设计 | 第30-33页 |
4.1.1 模型选定 | 第30-32页 |
4.1.2 变量定义 | 第32-33页 |
4.2 样本选择 | 第33页 |
4.3 小结 | 第33-34页 |
第5章 实证结果分析及建议 | 第34-48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4-37页 |
5.1.1 总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5.1.2 金融组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5-36页 |
5.1.3 非金融组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6-37页 |
5.2 相关性分析 | 第37-39页 |
5.2.1 总样本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页 |
5.2.2 金融组样本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38页 |
5.2.3 非金融组样本的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5.3 回归分析 | 第39-45页 |
5.3.1 总样本的回归分析 | 第39-41页 |
5.3.2 金融组样本的回归分析 | 第41-43页 |
5.3.3 非金融组样本的回归分析 | 第43-45页 |
5.4 对我国进一步应用公允价值的建议 | 第45-47页 |
5.4.1 对金融行业进一步应用公允价值的建议 | 第45-46页 |
5.4.2 对非金融行业进一步应用公允价值的建议 | 第46-47页 |
5.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局限性 | 第48-50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48页 |
6.2 本文的局限性 | 第48-49页 |
6.3 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