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1.2 广域测量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2-15页 |
1.2.1 北美地区研究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1.2.2 中国WAMS研究发展 | 第13-14页 |
1.2.3 其他国家和地区研究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1.3 轻型广域测量系统(WAMS Light)实施及应用前景 | 第15-17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第2章 同步相量测量基本原理 | 第18-28页 |
2.1 同步相量的表示方法 | 第18-19页 |
2.2 相量测量原理及经典算法 | 第19-22页 |
2.3 同步相量测量算法的研究趋势 | 第22-27页 |
2.3.1 算法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22-23页 |
2.3.2 硬件同步测量法 | 第23-24页 |
2.3.3 软件同步等角度采样法 | 第24-26页 |
2.3.4 基于定频采样的DFT修正法 | 第26-27页 |
2.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一种定间隔采样的DFT二次自适应重构算法 | 第28-54页 |
3.1 算法的原理及实现 | 第28-36页 |
3.1.1 一次频率估计原理及实现详述 | 第28-32页 |
3.1.2 二次自适应数据重构方法 | 第32-34页 |
3.1.3 二次频率估计流程及精度比较 | 第34-36页 |
3.2 电压有效值和相角计算方案 | 第36-41页 |
3.2.1 电压有效值方案 | 第36-40页 |
3.2.2 相角瞬时值和平均值方案比较 | 第40-41页 |
3.3 二次估计算法的修正及精度分析 | 第41-52页 |
3.3.1 二次自适应重构原理的细节修正 | 第41-44页 |
3.3.2 频率修正前后实时性、精度分析 | 第44-46页 |
3.3.3 电压修正前后实时性、精度分析 | 第46-47页 |
3.3.4 相角修正前后实时性、精度分析 | 第47-52页 |
3.4 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装置硬件结构及功能配合 | 第54-74页 |
4.1 PMU Light硬件结构 | 第54-68页 |
4.1.1 采样计算分析模块 | 第55-60页 |
4.1.2 GPS/北斗卫星双系统互备用授时 | 第60-63页 |
4.1.3 工控主板模块 | 第63-65页 |
4.1.4 定制化信息传输模块 | 第65-66页 |
4.1.5 定制化显示、控制模块及高级应用接口 | 第66-68页 |
4.2 PMU Light模块配合流程 | 第68-73页 |
4.2.1 模块软件总体构架 | 第68-69页 |
4.2.2 微处理器MCU1流程 | 第69-70页 |
4.2.3 微处理器MCU2流程 | 第70-72页 |
4.2.4 工控主板AIMB-252流程 | 第72-73页 |
4.3 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PMU Light性能指标测试 | 第74-92页 |
5.1 整机测试平台、环境及项目 | 第74-75页 |
5.2 相量实测误差比较分析 | 第75-83页 |
5.2.1 频率的实测误差比较分析 | 第76-79页 |
5.2.2 电压的实测误差比较分析 | 第79-82页 |
5.2.3 相角的实测误差比较分析 | 第82-83页 |
5.3 频率、幅值的递变阶跃响应跟踪测试 | 第83-86页 |
5.3.1 频率递变跟踪测试 | 第83-85页 |
5.3.2 连续大幅值阶跃响应测试 | 第85-86页 |
5.4 同步性能测试 | 第86页 |
5.5 PMU Light与PMU电网实测数据对比 | 第86-88页 |
5.6 基于PMU Light的WAMS Light系统完善 | 第88-90页 |
5.7 小结 | 第90-9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第102-10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