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微博谣言传播路径和效果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4页
    选题缘起第7-8页
    关于谣言及微博的文献综述第8-12页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12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研究内容第13-14页
第一章 当谣言遇见微博第14-29页
    第一节 谣言概念辨析第14-16页
    第二节 谣言一定是假的么?第16-17页
    第三节 谣言相近概念辨析第17-20页
        一、谣言与流言第17-19页
        二、谣言和神话传说第19-20页
    第四节 微博信息传播中的新特点第20-29页
        一、节点和二级传播第21-25页
        二、微博的“4A”特征第25页
        三、微博信息传播多样化第25-29页
第二章 微博谣言传播特点和公式第29-42页
    第一节 微博谣言的新特点第29-37页
        一、微博谣言传播模式及“源化”第29-32页
        二、传谣和辟谣:一硬币的两面第32-35页
        三、弱连带和大圈子第35-37页
    第二节 微博谣言传播公式第37-42页
第三章 微博谣言形成原因及传播流程第42-54页
    第一节 微博谣言传播的心理因素第42-45页
        一、格式塔与认知协调理论第43-44页
        二、宣泄与谣言传播第44页
        三、偏颇吸收第44-45页
    第二节 谣言传播的社会因素第45-47页
    第三节 微博谣言传受主体分析第47-51页
        一、微博谣言与群体极化第47-48页
        二、微博谣言的投射心理第48-50页
        三、微博谣言传播中的乌合之众第50-51页
    第四节 微博谣言传受流程图第51-54页
第四章 微博谣言传播效果及辟谣第54-60页
    第一节 微博谣言的传播效果第54-56页
        一、引发群体事件第54-55页
        二、谣言倒逼真相第55页
        三、倾听民意的窗户第55-56页
    第二节 辟谣第56-60页
        一、谁在辟谣第56-57页
        二、如何辟谣第57页
        三、寒噤效应到底该不该用?第57-60页
结语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第一夫人”的媒介形象呈现--以网络中彭丽媛随访的汉英语报道为例
下一篇:框架分析视角下“官二代”媒介形象建构研究--以新浪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