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1页 |
目录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8页 |
1.1 肿瘤 | 第13-15页 |
1.1.1 肿瘤的流行病学现状 | 第13页 |
1.1.2 肿瘤的病因 | 第13-14页 |
1.1.3 肿瘤的诊断 | 第14-15页 |
1.1.4 肿瘤的治疗 | 第15页 |
1.2 肿瘤抗原的概述 | 第15-16页 |
1.2.1 肿瘤相关抗原 | 第16页 |
1.2.2 肿瘤特异性抗原 | 第16页 |
1.3 自身抗体的概述 | 第16-21页 |
1.3.1 肿瘤相关抗体 | 第17-19页 |
1.3.2 抗体的检测方法 | 第19-21页 |
1.4 抗原 | 第21-25页 |
1.4.1 抗原类型 | 第21-22页 |
1.4.2 抗原来源 | 第22-23页 |
1.4.3 多肽抗原设计 | 第23-25页 |
1.5 乳腺癌的概述 | 第25-26页 |
1.6 研究思路 | 第26-28页 |
1.6.1 立题依据 | 第26页 |
1.6.2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1.6.3 研究目标 | 第26-27页 |
1.6.4 研究路线 | 第27-28页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8-34页 |
2.1 材料和仪器 | 第28-29页 |
2.1.1 实验样本 | 第28页 |
2.1.2 试剂与仪器 | 第28-2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2.2.1 抗原设计 | 第29-30页 |
2.3 抗体检测 | 第30-34页 |
2.3.1 试剂配制 | 第30-31页 |
2.3.2 操作过程 | 第31-32页 |
2.3.3 质控 | 第32页 |
2.3.4 数据分析 | 第32-34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34-60页 |
3.1 肿瘤相关抗原 P16 的自身抗体的检测 | 第34-39页 |
3.1.1 序列分析 | 第34-36页 |
3.1.2 MHC‐Ⅱ识别 | 第36页 |
3.1.3 B 细胞表位预测 | 第36页 |
3.1.4 抗原性预测 | 第36-37页 |
3.1.5 抗体检测结果 | 第37-39页 |
3.2 肿瘤相关抗原 C‐MYC 的自身抗体的检测 | 第39-45页 |
3.2.1 序列分析 | 第39-41页 |
3.2.2 MHC‐Ⅱ识别 | 第41-42页 |
3.2.3 B 细胞表位预测 | 第42页 |
3.2.4 抗原性分析 | 第42-43页 |
3.2.5 抗体检测结果 | 第43-45页 |
3.3 肿瘤相关抗原 TP53 的自身抗体的检测 | 第45-53页 |
3.3.1 序列分析 | 第45-48页 |
3.3.2 MHC‐Ⅱ的识别 | 第48页 |
3.3.3 B 细胞表位预测 | 第48-49页 |
3.3.4 抗原性分析 | 第49-50页 |
3.3.5 抗体检测结果 | 第50-53页 |
3.4 肿瘤相关抗原 TGF‐Β1 的自身抗体的检测 | 第53-60页 |
3.4.1 序列分析 | 第53-55页 |
3.4.2 MHC‐Ⅱ识别 | 第55页 |
3.4.3 B 细胞表位预测 | 第55-56页 |
3.4.4 抗原性分析 | 第56-57页 |
3.4.5 抗体检测结果 | 第57-60页 |
第4章 讨论 | 第60-63页 |
4.1 抗原多肽设计 | 第60-61页 |
4.2 多肽抗原与重组蛋白抗原性比较 | 第61-62页 |
4.3 检测的样本量偏低 | 第62页 |
4.4 存在非特异性结合 | 第62页 |
4.5 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偏低,尚不能应用于临床 | 第62-6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