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2-15页 |
ABSTRACT | 第15-18页 |
符号说明 | 第19-2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20-30页 |
1 VIP | 第20-26页 |
1.1 VIP的发现与发展 | 第20页 |
1.2 VIP的结构与性质 | 第20-21页 |
1.3 VIP的生物学功能 | 第21-26页 |
1.3.1 VIP对胃肠道的作用 | 第21-22页 |
1.3.2 VIP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第22页 |
1.3.3 VIP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 第22-23页 |
1.3.4 VIP对内分泌与代谢的作用 | 第23-24页 |
1.3.5 VIP对肿瘤的作用 | 第24页 |
1.3.6 VIP对微生物的作用 | 第24-25页 |
1.3.7 VIP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 第25-26页 |
2 VIP与抗菌肽 | 第26-27页 |
2.1 抗菌肽及其结构 | 第26-27页 |
2.1.1 抗菌肽的一级结构特点 | 第27页 |
2.1.2 抗菌肽的二级结构特点 | 第27页 |
2.2 VIP与抗菌肽的结构和性质关联性 | 第27页 |
3 VIP与多肽的肝素结合域 | 第27-28页 |
4 本课题的设计思路及拟解决的问题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内含肽介导的VIP和~(15)N-VIP表达及分离纯化 | 第30-6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0-33页 |
1.1 菌株及质粒 | 第30-31页 |
1.2 试剂与材料 | 第31页 |
1.3 仪器设备 | 第31-32页 |
1.4 培养基 | 第32页 |
1.5 溶液配制 | 第32-33页 |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33-45页 |
2.1 重组表达载体PTWIN1-VIP的构建 | 第33-39页 |
2.1.1 目的基因的获取 | 第34-35页 |
2.1.2 目的基因的扩增 | 第35-36页 |
2.1.3 PCR产物的双酶切 | 第36页 |
2.1.4 质粒pTWIN1的双酶切 | 第36-37页 |
2.1.5 目的基因与线性载体连接 | 第37页 |
2.1.6 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7-38页 |
2.1.7 连接液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 | 第38页 |
2.1.8 阳性转化子的筛选 | 第38-39页 |
2.1.9 工程菌pTWIN1-VIP-ER2566的构建 | 第39页 |
2.2 重组VIP的表达纯化及活性检测 | 第39-44页 |
2.2.1 融合蛋白CBD-Ssp Dnab Intein-VIP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 第39-41页 |
2.2.2 重组VIP的纯化 | 第41-43页 |
2.2.3 重组VIP的鉴定 | 第43页 |
2.2.4 纯化重组VIP的活性检测 | 第43-44页 |
2.3 重组~(15)N-VIP的表达纯化 | 第44-45页 |
2.3.1 ~(15)N标记的融合蛋白在~(15)N-M9培养基中的诱导表达 | 第44页 |
2.3.2 重组~(15)N-VIP的纯化 | 第44页 |
2.3.3 纯化重组~(15)N-VIP的鉴定 | 第44-4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5-60页 |
3.1 重组表达载体pTWIN1-VIP的构建 | 第45-49页 |
3.1.1 目的基因的扩增及双酶切 | 第45页 |
3.1.2 表达载体的双酶切 | 第45-46页 |
3.1.3 E.coli DH5α阳性转化子的筛选 | 第46-47页 |
3.1.4 重组载体pTWIN1-VIP的DNA测序验证 | 第47-48页 |
3.1.5 阳性ER2566菌株的鉴定 | 第48-49页 |
3.2 重组VIP的表达纯化及活性检测 | 第49-57页 |
3.2.1 融合蛋白CBD-Ssp Dnab Intein-VIP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 第49-51页 |
3.2.2 重组VIP的纯化 | 第51-54页 |
3.2.3 重组VIP的MS鉴定和抗菌活性检测 | 第54-57页 |
3.3 ~(15)N-VIP的表达纯化及鉴定 | 第57-60页 |
3.3.1 ~(15)N-VIP的表达纯化 | 第57-60页 |
3.3.2 重组~(15)N-VIP的MS鉴定 | 第60页 |
4 讨论 | 第60-62页 |
5 结论 | 第62-64页 |
第三章 肝素寡糖的制备及分离纯化 | 第64-6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4页 |
1.1 试剂与材料 | 第64页 |
1.2 仪器 | 第64页 |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64-66页 |
2.1 酶解 | 第64-65页 |
2.2 分离纯化 | 第65页 |
2.2.1 Bio gel P10凝胶层析 | 第65页 |
2.2.2 PD MidiTrap G-10柱脱盐 | 第65页 |
2.3 质谱的鉴定 | 第65-66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6-68页 |
3.1 肝素寡糖的分离纯化结果 | 第66-67页 |
3.1.1 Bio gel P10凝胶层析 | 第66页 |
3.1.2 PD MidiTrap G-10柱脱盐 | 第66-67页 |
3.2 质谱的鉴定 | 第67-68页 |
4 讨论 | 第68页 |
5 结论 | 第68-69页 |
第四章 肝素寡糖抑制VIP的抗C.albicans活性 | 第69-8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9-70页 |
1.1 菌株 | 第69页 |
1.2 试剂与材料 | 第69页 |
1.3 设备仪器 | 第69页 |
1.4 培养基配制 | 第69-70页 |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70-72页 |
2.1 各肝素寡糖对C.albicans的作用 | 第71页 |
2.2 各肝素寡糖对VIP抗菌活性的影响 | 第71-72页 |
2.3 不同摩尔数的dp8对VIP抗菌活性的影响 | 第7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72-78页 |
3.1 各肝素寡糖对C.albicans的作用 | 第72-74页 |
3.2 各肝素寡糖对VIP抗菌活性的影响 | 第74-76页 |
3.3 不同摩尔数的dp8对VIP抗菌活性的影响 | 第76-78页 |
4 讨论 | 第78-79页 |
5 结论 | 第79-80页 |
总结 | 第80-81页 |
附图 | 第8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9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