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论文

黄河兰州段微生物群落功能和结构在重金属还原过程中的变化以及重金属还原菌的筛选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4页
    1.1 土壤微生物作用第10页
    1.2 兰州污染现状第10-11页
    1.3 铬和汞的危害第11页
    1.4 污染物的治理第11-12页
    1.5 GeoChip和454测序第12页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14-21页
    2.1 采样地点第14-15页
    2.2 土壤微生物群落在六价铬铬还原过程中的变化第15-16页
        2.2.1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第15页
        2.2.2 实验室培养条件下铬(Ⅵ)的还原第15页
        2.2.3 土壤微生物总DNA的提取第15页
        2.2.4 GeoChip分析第15-16页
        2.2.5 16S rRNA的454测序第16页
        2.2.6 测序结果初步筛选第16页
        2.2.7 GeoChip数据分析第16页
    2.3 二价汞还原菌的研究第16-20页
        2.3.1 二价汞还原菌的筛选第16-17页
        2.3.2 菌株16S rRNA基因鉴定第17页
        2.3.3 Lzu-02菌株最适温度以及pH的测定第17页
        2.3.4 汞(Ⅱ)还原的测定第17-18页
        2.3.5 Lzu-02菌株对汞(Ⅱ)还原的测定第18页
        2.3.6 汞(Ⅱ)还原机制原理第18页
        2.3.7 铬(Ⅵ),汞(Ⅱ),砷(Ⅴ)对Lzu-02菌株的最小抑制浓度第18-19页
        2.3.8 总RNA的提取第19页
        2.3.9 实时定量PCR第19-20页
    附表第20-21页
第三章 结果第21-41页
    3.1 土壤微生物群落在六价铬铬还原过程中的变化第21-32页
        3.1.1 土壤理化性质第21-22页
        3.1.2 土壤中铬(Ⅵ)的还原第22-23页
        3.1.3 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基因对铬(Ⅵ)的应答第23-25页
        3.1.4 微生物种群对铬(Ⅵ)的应答第25-26页
        3.1.5 铬(Ⅵ)对主要功能基因的影响第26-28页
        3.1.6 CCA分析结果第28-30页
        3.1.7 铬(Ⅵ)还原菌的筛选第30-32页
    3.2 二价汞还原菌的研究第32-41页
        3.2.1 汞抗性菌的筛选第32页
        3.2.2 16S rRNA的测序和表型第32-33页
        3.2.3 温度和pH值对Lzu-02生长的影响第33-34页
        3.2.4 Lzu-02对汞(Ⅱ)的还原第34-37页
        3.2.5 Lzu-02对砷(Ⅴ)和铬(Ⅵ)的抗性第37-38页
        3.2.6 汞(Ⅱ)还原相关基因的鉴定以及定量分析第38-41页
第四章 讨论第41-45页
    4.1 微生物群落结构第41-43页
    4.2 汞还原菌的研究第43-45页
第五章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5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西河曲黄河阶地研究
下一篇:云南临沧邦卖组晚中新世松柏科植物化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