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昆虫学论文--昆虫分类学论文--有翅亚纲论文--直翅目论文

中国蛉蟋科分子系统学研究(直翅目:蟋蟀总科)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蛉蟋科传统分类学研究概况第11-13页
    1.2 分子系统学研究概况第13-17页
        1.2.1 线粒体基因在直翅目昆虫的应用第13-15页
        1.2.2 线粒体基因与核基因联合标记在直翅目昆虫的应用第15-17页
    1.3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21页
        1.3.1 存在的问题第17-19页
        1.3.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基于线粒体基因对蛉蟋科的系统发育研究第21-52页
    2.1 研究材料第21-26页
        2.1.1 实验样本第21-26页
        2.1.2 仪器与试剂第26页
    2.2 研究方法第26-30页
        2.2.1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6-27页
        2.2.2 目的基因的扩增第27-29页
        2.2.3 序列校正与分析第29-30页
        2.2.4 模型选取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第30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0-50页
        2.3.1 序列组成成分分析第30-35页
        2.3.2 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第35-37页
        2.3.3 模型选取第37-38页
        2.3.4 系统发育树构建第38-50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50-52页
第三章 基于核基因对蛉蟋科的系统发育研究第52-63页
    3.1 研究材料第52页
        3.1.1 实验样本第52页
        3.1.2 仪器与试剂第52页
    3.2 研究方法第52-54页
        3.2.1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52页
        3.2.2 目的基因的扩增第52-53页
        3.2.3 序列校正与分析第53-54页
        3.2.4 模型选取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第5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54-62页
        3.3.1 序列组成成分分析第54页
        3.3.2 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第54-55页
        3.3.3 模型选取第55-56页
        3.3.4 系统发育树构建第56-62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62-63页
第四章 基于联合数据集对蛉蟋科的系统发育研究第63-70页
    4.1 研究材料第63页
        4.1.1 实验样本第63页
        4.1.2 仪器与试剂第63页
    4.2 研究方法第63-64页
        4.2.1 联合数据第63页
        4.2.2 同质性检验第63-6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4-67页
        4.3.1 同质性检验结果第64页
        4.3.2 基于联合数据集构建系统发育树第64-67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67-7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5.1 总结第70-71页
    5.2 创新点第71页
    5.3 不足与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4页
附录I 中国蛉蟋科名录第84-86页
附录II 六个分子标记测序信息第86-90页
附录III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第90-91页
致谢第9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dSe胶体量子点光致荷电现象与自旋调控
下一篇:大鼠内侧前额叶神经元在视—听空间信息工作记忆中的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