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湖泊、水库论文

山东境内主要调蓄水库蓝藻种群变化特征及拟柱孢藻生长特性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蓝藻研究进展第13-17页
        1.1.1 蓝藻概述第13-14页
        1.1.2 拟柱孢藻概述第14-15页
        1.1.3 南水北调东线蓝藻研究进展第15-17页
    1.2 研究意义第17页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7-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课题创新点第18-19页
第二章 各调蓄水库的水质及蓝藻种群特征第19-3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9-24页
        2.1.1 研究区域第19-20页
        2.1.2 样品采集及处理第20-22页
        2.1.3 分析方法第22-24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4-34页
        2.2.1 水质特征变化及营养化状态评价结果第24-28页
        2.2.2 蓝藻种属组成第28-29页
        2.2.3 蓝藻种群密度变化及优势种第29-31页
        2.2.4 蓝藻群落结构相似性第31-34页
    2.3 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各调蓄水库蓝藻种群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第35-45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5页
        3.1.1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第35页
        3.1.2 数据分析方法第35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5-43页
        3.2.1 大屯水库蓝藻种群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第35-37页
        3.2.2 东湖水库蓝藻种群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第37-39页
        3.2.3 双王城水库蓝藻种群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第39-41页
        3.2.4 影响蓝藻种群结构时空变化的环境因子第41-43页
    3.3 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各调蓄水库产毒蓝藻种群分布及拟柱孢藻生长特性第45-5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5-46页
        4.1.1 样品采集及处理第45页
        4.1.2 藻种培养第45页
        4.1.3 实验设置第45-46页
        4.1.4 实验测定分析方法及仪器第46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6-54页
        4.2.1 各调蓄水库夏秋季节产毒蓝藻分布第46-49页
        4.2.2 不同pH和温度条件对拟柱孢藻生长状态的影响第49-53页
        4.2.3 水库拟柱孢藻防控预警第53-54页
    4.3 小结第54-5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7-61页
    5.1 结论第57-58页
    5.2 展望第58-61页
附录Ⅰ 各调蓄水库检出蓝藻种类(2015.01-2017.12)第61-65页
参考文献第65-75页
致谢第75-77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第77-79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漆酶/氧化石墨烯PES膜的制备、表征与应用
下一篇:NO Reduction by Pyrolysis Tar of Coal and Biom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