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两京宫观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9-11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三 研究方法与总体思路 | 第14-17页 |
第一章 两京宫观的来源 | 第17-23页 |
第一节 继承隋代宫观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政府兴建宫观 | 第18-21页 |
第三节 贵族舍宅为观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两京宫观的分布 | 第23-43页 |
第一节 长安地区 | 第23-31页 |
一 城区宫观 | 第23-30页 |
二 郊区宫观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洛阳地区 | 第31-36页 |
一 城区宫观 | 第31-35页 |
二 郊区宫观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影响两京宫观分布的因素 | 第36-43页 |
一 自然因素 | 第36-37页 |
二 社会因素 | 第37-43页 |
第三章 两京宫观的社会功能 | 第43-57页 |
第一节 祭祀超度 | 第43-48页 |
一 国家祭祀 | 第43-47页 |
二 丧葬停灵 | 第47-48页 |
第二节 逆旅社交 | 第48-52页 |
一 寓居逆旅 | 第48-50页 |
二 宫观社交 | 第50-52页 |
第三节 艺术展示 | 第52-54页 |
一 书法壁画 | 第52-53页 |
二 宫观景观 | 第53-54页 |
第四节 其它功能 | 第54-57页 |
一 图书收藏 | 第54-55页 |
二 科举考场 | 第55页 |
三 炼服丹药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