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人格商品化权的民法保护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6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析第13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3-14页
        一、研究内容第13-14页
        二、研究方法第14页
    第四节 创新及不足之处第14-16页
        一、创新之处第14-15页
        二、不足之处第15-16页
第一章 人格商品化权民法保护概述第16-24页
    第一节 人格商品化权的界定第16-19页
        一、人格商品化权的定义第16-17页
        二、人格商品化权的本质第17-18页
        三、人格商品化权的性质第18-19页
    第二节 人格商品化权的正当性分析第19-24页
        一、人格商品化权的法律依据第20页
        二、人格商品化权的经济功能第20-21页
        三、人格商品化权的社会价值第21-22页
        四、人格商品化权的理论基础第22-24页
第二章 人格商品化权民法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4-30页
    第一节 人格商品化权的民法保护现状第24-26页
        一、立法现状第24-25页
        二、司法现状第25-26页
    第二节 人格商品化权民法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6-30页
        一、主客体范围狭窄第26-28页
        二、权利内容不完备第28-29页
        三、权利救济不完善第29-30页
第三章 美、德人格商品化权的民事保护经验及启示第30-37页
    第一节 美国公开权保护经验第30-33页
        一、公开权的主客体范围第31-32页
        二、公开权的权利内容第32页
        三、公开权的权利救济方式第32-33页
    第二节 德国人格权之“统一权利”保护经验第33-35页
        一、人格权的主客体范围第33-34页
        二、人格权的权利内容第34页
        三、人格权的侵权救济方式第34-35页
    第三节 美、德人格商品化权民事保护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第35-37页
        一、权利的主客体范围适当放宽第35-36页
        二、权利内容方面允许许可使用、转让、继承第36页
        三、侵权救济适用损害赔偿方式第36-37页
第四章 我国人格商品化权民法保护完善建议第37-49页
    第一节 扩大人格商品化权的主客体范围第37-39页
        一、增加人格商品化权的主体第37-38页
        二、拓宽人格商品化权的客体第38-39页
    第二节 完善人格商品化权的权利内容第39-42页
        一、允许人格商品化权转让、许可使用第39-40页
        二、允许人格商品化权继承第40页
        三、明晰人格商品化权的限制第40-42页
    第三节 健全人格商品化权的权利救济第42-49页
        一、明确人格商品化权的侵权构成要件第42-45页
        二、人格商品化权的应然损害赔偿方式及计算标准第45-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网络团购中消费者求偿权保护
下一篇:夫妻间损害赔偿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