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 气体放电特性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 1.2.1 气体放电理论的发展 | 第12-13页 |
| 1.2.2 气体放电模型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2.3 气体放电实验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1.3 环保型SF_6替代介质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1.3.1 完全替代气体 | 第18-19页 |
| 1.3.2 SF_6混合气体 | 第19-20页 |
| 1.4 断路器介质恢复特性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第2章 SF_6/N_2和SF_6/CF_4混合气体流注放电过程仿真研究 | 第23-45页 |
| 2.1 SF_6/N_2和SF_6/CF_4放电参数的计算分析 | 第23-31页 |
| 2.1.1 Boltzmann解析法 | 第23-27页 |
| 2.1.2 SF_6/N_2和SF_6/CF_4的电子能量分布函数 | 第27-29页 |
| 2.1.3 SF_6/N_2和SF_6/CF_4的折合电离系数与折合吸附系数 | 第29-31页 |
| 2.2 SF_6/N_2和SF_6/CF_4的放电数学模型与求解方法 | 第31-34页 |
| 2.2.1 流注放电理论模型 | 第31页 |
| 2.2.2 基于FEM-FCT算法的数值求解 | 第31-34页 |
| 2.3 典型电极下SF_6/N_2和SF_6/CF_4流注放电仿真结果分析 | 第34-43页 |
| 2.3.1 平板电极下混合气体放电过程 | 第34-36页 |
| 2.3.2 棒-板电极下混合气体放电过程 | 第36-39页 |
| 2.3.3 针-板电极下混合气体放电过程 | 第39-41页 |
| 2.3.4 空间电荷对电场的畸变作用 | 第41-4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3章 均匀电场下SF_6/N_2和SF_6/CF_4混合气体击穿特性研究 | 第45-61页 |
| 3.1 均匀电场下混合气体击穿电压数值计算方法 | 第45-46页 |
| 3.2 混合气体击穿电压的实验测量 | 第46-48页 |
| 3.3 SF_6/N_2和SF_6/CF_4击穿电压的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 | 第48-52页 |
| 3.4 均匀电场下气体放电的光谱实验研究 | 第52-60页 |
| 3.4.1 光谱实验装置 | 第52-53页 |
| 3.4.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理论 | 第53-56页 |
| 3.4.3 SF_6/N_2和SF_6/CF_4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确定 | 第56-58页 |
| 3.4.4 SF_6/N_2和SF_6/CF_4等离子体电子数密度的计算与实验对比 | 第58-60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4章 不均匀电场下SF_6/N_2和SF_6/CF_4混合气体放电特性研究 | 第61-91页 |
| 4.1 SF_6/N_2和SF_6/CF_4混合气体的电晕放电特性 | 第61-66页 |
| 4.1.1 电晕起始电压计算方法 | 第61-62页 |
| 4.1.2 电晕放电实验研究 | 第62-63页 |
| 4.1.3 电晕起始电压的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 | 第63-66页 |
| 4.2 电晕放电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66-73页 |
| 4.2.1 极性效应分析 | 第66-69页 |
| 4.2.2 电场不均匀度对电晕起始电压的影响 | 第69-71页 |
| 4.2.3 混合比对电晕起始电压的影响 | 第71-73页 |
| 4.3 SF_6/N_2和SF_6/CF_4混合气体的击穿特性 | 第73-77页 |
| 4.3.1 不均匀电场下击穿电压计算方法 | 第73-74页 |
| 4.3.2 不均匀电场下击穿电压的计算与实验对比 | 第74-77页 |
| 4.4 击穿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77-87页 |
| 4.4.1 极性效应分析 | 第77-80页 |
| 4.4.2 电场不均匀度对击穿电压的影响 | 第80-83页 |
| 4.4.3 混合比对击穿电压的影响 | 第83-85页 |
| 4.4.4 协同效应分析 | 第85-87页 |
| 4.5 电晕放电特性与击穿特性对比分析 | 第87-90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 第5章 SF_6/N_2和SF_6/CF_4混合气体断路器介质恢复特性研究 | 第91-113页 |
| 5.1 断路器灭弧室气流场及电场数值计算 | 第91-101页 |
| 5.1.1 断路器灭弧室物理模型 | 第91-92页 |
| 5.1.2 气流场及电场数值计算模型 | 第92-101页 |
| 5.2 断路器击穿判据研究 | 第101-106页 |
| 5.2.1 击穿判据计算方法 | 第101-102页 |
| 5.2.2 击穿判据的准确性分析 | 第102-106页 |
| 5.3 混合气体断路器介质恢复特性影响因素研究 | 第106-111页 |
| 5.3.1 混合比对介质恢复特性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 5.3.2 开断速度对介质恢复特性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 5.3.3 灭弧室充气压力对介质恢复特性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13-116页 |
| 6.1 结论 | 第113-114页 |
| 6.2 前景及展望 | 第114-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6-123页 |
| 附录A | 第123-128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128-130页 |
| 致谢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