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9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2.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三)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研究方法 | 第17页 |
2.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四) 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18-19页 |
1.研究重点 | 第18页 |
2.研究难点 | 第18-19页 |
一、诺奇克最低限度国家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 第19-28页 |
(一) 诺奇克的生平与著作 | 第19-20页 |
(二) 诺奇克最低限度国家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20-25页 |
1.古典自由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 第20-22页 |
2.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 第22-23页 |
3.罗尔斯与诺奇克之争 | 第23-25页 |
(三) 诺奇克最低限度国家理论产生的理论渊源 | 第25-28页 |
1.古典自由主义的权利理论 | 第25-27页 |
2.道德义务理论 | 第27-28页 |
二、诺奇克最低限度国家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8-44页 |
(一) 个人权利至上 | 第29-33页 |
1.个人权利的内涵 | 第29-30页 |
2.个人权利的特征 | 第30-32页 |
3.个人权利的道德依据 | 第32-33页 |
(二) 最低限度国家的产生 | 第33-36页 |
1.“看不见的手”解释方法 | 第33-34页 |
2.最低限度国家的产生过程 | 第34-36页 |
(三) 对多功能国家的批评 | 第36-42页 |
1.对持有正义理论的阐述 | 第36-39页 |
2.对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的批评 | 第39-42页 |
(四) 最低限度国家的实现 | 第42-44页 |
1.多元化的国家理想 | 第42-43页 |
2.乌托邦式的国家框架 | 第43-44页 |
三、诺奇克最低限度国家理论的评价和借鉴 | 第44-58页 |
(一) 诺奇克最低限度国家理论的合理性 | 第44-48页 |
1.采用独特的论证逻辑与研究方法 | 第44-46页 |
2.重视个人权利的保护 | 第46-47页 |
3.限制国家过多的权力 | 第47-48页 |
4.促进政治思想的发展 | 第48页 |
(二) 诺奇克最低限度国家理论的局限性 | 第48-54页 |
1.权利存在基础的模糊 | 第48-50页 |
2.国家功能的局限 | 第50-52页 |
3.资格理论实施的现实困境 | 第52-53页 |
4.自由与平等的矛盾关系 | 第53-54页 |
(三) 诺奇克最低限度国家理论对我国的借鉴 | 第54-58页 |
1.个人权利方面 | 第55-56页 |
2.政府职能方面 | 第56-57页 |
3.分配正义方面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