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迟子建作品的文学抚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选题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生命、生态、生活中的伤痛显现 | 第16-25页 |
第一节 生命有限的伤痛 | 第16-19页 |
一、常态下的生命力衰竭 | 第16-18页 |
二、无常性的死亡叙写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生活磨难的伤痛 | 第19-22页 |
一、天灾人祸中的集体伤痛 | 第19-21页 |
二、残缺的个体伤痛 | 第21-22页 |
第三节 生态文明被侵的伤痛 | 第22-25页 |
第二章 逆行形成救赎姿态 | 第25-35页 |
第一节 不幸经历下静观人生 | 第25-29页 |
一、个人不幸经历 | 第25-26页 |
二、宠辱不惊的人生哲学 | 第26-28页 |
三、超越伤痛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对理想世界的温情表达 | 第29-35页 |
一、构建理想世界 | 第29-32页 |
二、理想世界的救赎意义 | 第32-35页 |
第三章 爱与温情的文学抚慰 | 第35-47页 |
第一节 超越死亡 | 第35-38页 |
第二节 历史存在感中自我救赎 | 第38-41页 |
第三节 建构信仰 | 第41-44页 |
第四节 渲染爱的力量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
个人简历 | 第54-55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