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影响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6-7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3-20页 |
1 研究设计 | 第13页 |
2 样本量估算 | 第13页 |
3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3.1 研究对象来源 | 第13页 |
3.2 诊断标准 | 第13页 |
3.3 纳入标准 | 第13-14页 |
3.4 排除标准 | 第14页 |
3.5 剔除标准 | 第14页 |
3.6 中止标准 | 第14页 |
4 随机与盲法 | 第14-15页 |
4.1 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 | 第14页 |
4.2 盲法与揭盲 | 第14-15页 |
5 干预方案 | 第15-16页 |
5.1 基础治疗 | 第15页 |
5.2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 | 第15页 |
5.3 人工认知训练 | 第15-16页 |
6 结局指标的测量 | 第16-18页 |
6.1 基线指标 | 第16页 |
6.2 结局指标 | 第16-17页 |
6.3 安全性指标 | 第17-18页 |
7 质量控制 | 第18-19页 |
7.1 自愿者知情同意的质量控制 | 第18页 |
7.2 自愿者入组的质量控制 | 第18页 |
7.3 受试者依从性质量控制 | 第18页 |
7.4 结局评价的质量控制 | 第18页 |
7.5 数据管理质量控制 | 第18-19页 |
8 数据管理与分析 | 第19页 |
8.1 数据管理 | 第19页 |
8.2 分析数据集 | 第19页 |
8.3 统计分析 | 第19页 |
9 伦理 | 第19-20页 |
研究结果 | 第20-27页 |
1 一般资料 | 第20-21页 |
2 两组结局指标缺失情况 | 第21页 |
2.1 两组病例人数缺失情况比较 | 第21页 |
2.2 两组结局指标缺失情况比较 | 第21页 |
3 干预前后两组结局指标组内比较 | 第21-23页 |
3.1 干预前后两组整体认知功能的组内比较 | 第21-22页 |
3.2 干预前后两组注意力组内比较 | 第22页 |
3.3 干预前后两组执行功能组内比较 | 第22-23页 |
3.4 干预前后两组记忆功能组内比较 | 第23页 |
3.5 干预前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组内比较 | 第23页 |
4 干预前后两组结局指标组间比较 | 第23-26页 |
4.1 干预后两组MOCA及其条目组间比较 | 第24页 |
4.2 干预后两组注意力组间比较 | 第24-25页 |
4.3 干预后两组记忆力组间比较 | 第25页 |
4.4 干预后两组执行功能组间比较 | 第25-26页 |
4.5 干预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组间比较 | 第26页 |
5 不良事件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38页 |
1 计算机辅助认知软件的应用现状 | 第27-28页 |
2 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认知康复训练系统 | 第28-32页 |
3 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CAC对PSCI患者的影响 | 第32-38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附录 | 第44-59页 |
文献综述 | 第59-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