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基于历史文化景观记忆识别系统对山西传统聚落保护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言第12-18页
    1.1 缘起第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问题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 研究框架第15-16页
    1.6 本章小结第16-18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研究对象、研究角度的界定第18-38页
    2.1 相关研究综述第18-30页
        2.1.1 “文化景观”的概念演变第18-22页
        2.1.2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进程第22-27页
        2.1.3 基于不同学科的研究现状第27-30页
    2.2 对“历史文化景观记忆识别系统”的定义与阐述第30-36页
        2.2.1 关于“历史文化景观”的界定第30-32页
        2.2.2 关于“记忆识别系统”的探讨第32-33页
        2.2.3 “历史文化景观记忆识别系统”的研究框架第33-34页
        2.2.4 “历史文化景观记忆识别系统”的探索和尝试第34-36页
    2.3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山西传统聚落中关于历史文化景观现状与景观记忆的调查研究第38-82页
    3.1 传统聚落的类型和价值第38-39页
    3.2 调研过程及方法说明第39-40页
        3.2.1 调查方法第39页
        3.2.2 调查内容第39-40页
    3.3 案例1——以太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例第40-53页
        3.3.1 调查对象第40-42页
        3.3.2 调查过程及分析第42-52页
        3.3.3 调查结论第52-53页
    3.4 案例2——以柳林县柳林镇(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为例第53-63页
        3.4.1 调查对象简介第53-55页
        3.4.2 调查过程第55-63页
        3.4.3 调查结论第63页
    3.5 案例3——以昔阳县长岭村(国家级传统村落)为例第63-76页
        3.5.1 调查对象简介第63-64页
        3.5.2 调查过程第64-75页
        3.5.3 调查结论第75-76页
    3.6 对于山西传统聚落“历史文化景观现状与景观记忆”调研总结第76-80页
        3.6.1 山西传统聚落面临的现状第76-78页
        3.6.2 山西传统聚落在保护和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第78-80页
    3.7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四章 将“历史文化景观记忆识别系统”引入对山西传统聚落的保护中第82-88页
    4.1 对于传统聚落保护,记忆识别系统的价值第82-83页
    4.2 基于历史文化景观记忆识别系统,传统聚落保护原则第83-86页
        4.2.1 场地第83-84页
        4.2.2 场所第84-85页
        4.2.3 场景第85-86页
    4.3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五章 “历史文化景观记忆识别系统”的理论下,山西传统聚落的保护实践第88-104页
    5.1 孝义古城现状与问题第88-93页
        5.1.1 孝义古城概况第88-89页
        5.1.2 孝义古城现状第89-93页
        5.1.3 古城问题总结第93页
    5.2 孝义古城“历史文化景观记忆识别系统”的构建第93-95页
    5.3 基于孝义古城“历史文化景观记忆识别系统”框架对孝义古城护城河综合景观的保护第95-102页
        5.3.1 传承文化记忆第95-98页
        5.3.2 关注生活状态第98-100页
        5.3.3 实现可持续发展第100-102页
    5.4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结论第104-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2页
附录1 图表来源第112-116页
附录2 “行为地图”调查图绘制例举第116-118页
附录3《(太原某历史文化景观)整体评价表》调查问卷例举第118-124页
致谢第124-12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西省晋城市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模式探析--以陵川县浙水村为例
下一篇: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阳泉市岩溶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