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脓毒症概念 | 第9-11页 |
1.3 脓毒症发病机制 | 第11-16页 |
1.3.1 细菌毒素 | 第11页 |
1.3.2 炎症介质 | 第11-12页 |
1.3.3 肠道及肠道微生物 | 第12页 |
1.3.4 免疫功能 | 第12-13页 |
1.3.5 神经内分泌 | 第13-14页 |
1.3.6 凝血功能 | 第14页 |
1.3.7 基因多态性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16-23页 |
2.1 Presepsin | 第17-18页 |
2.2 PCT | 第18页 |
2.3 Lac | 第18-19页 |
2.4 CRP | 第19-20页 |
2.5 PLT | 第20-21页 |
2.6 APACHEⅡ评分 | 第21页 |
2.7 SOFA评分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23-26页 |
3.1 研究对象与分组 | 第23页 |
3.1.1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3.1.2 排除标准 | 第23页 |
3.1.3 样本估计及分组 | 第23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3.2.1 观察内容 | 第23-24页 |
3.2.2 Presepsin检测 | 第24页 |
3.2.3 其他指标检测 | 第24页 |
3.2.4 统计方法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 | 第26-32页 |
4.1 脓毒症组、普通SIRS组、对照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 | 第26-27页 |
4.2 脓毒症组、普通SIRS组、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 第27页 |
4.3 Presepsin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27-28页 |
4.4 Presepsin等标志物及评分对脓毒症诊断的ROC曲线比较 | 第28-29页 |
4.5 脓毒症死亡组、存活组临床资料比较 | 第29-30页 |
4.6 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ROC曲线分析 | 第30-32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32-38页 |
5.1 常用生物标志物及评分对脓毒症诊断、预后的价值 | 第32-36页 |
5.2 Presepsin对脓毒症诊断、预后的价值 | 第36页 |
5.3 Presepsin与临床常用指标联测对脓毒症诊断、预后的价值 | 第36-38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第38-39页 |
第七章 研究局限及展望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50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5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