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一、引言 | 第10-19页 |
| 1.1 植物抗菌物质的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 1.1.1 抗菌物质的基本性质 | 第11页 |
| 1.1.2 抗菌物质的分类 | 第11-12页 |
| 1.1.3 抗菌物质的生物合成 | 第12-13页 |
| 1.1.4 抗菌物质的检测 | 第13-14页 |
| 1.1.5 抗菌物质分离和鉴定 | 第14页 |
| 1.2 诱导植物抗菌物质的环境因素 | 第14-17页 |
| 1.2.1 根肿菌及其他生物因子对抗菌物质形成的影响 | 第14-16页 |
| 1.2.2 非生物因子对抗菌物质形成的影响 | 第16-17页 |
| 1.3 抗菌物质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 | 第17-18页 |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 二、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 2.1 材料 | 第19-20页 |
| 2.1.1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 2.1.2 试验材料的处理 | 第19页 |
| 2.1.3 仪器与试剂 | 第19-20页 |
| 2.2 方法 | 第20-25页 |
| 2.2.1 根肿菌诱导的大白菜根中化合物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 第20-22页 |
| 2.2.2 抗菌物质的抑菌活性测定 | 第22-23页 |
| 2.2.3 抗菌物质的植物毒活性测定 | 第23页 |
| 2.2.4 根肿菌胁迫下大白菜根中抗菌物质含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 2.2.5 统计方法 | 第24-25页 |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25-43页 |
| 3.1 根肿菌诱导的大白菜化合物 | 第25-29页 |
| 3.1.1 化合物结构 | 第25-27页 |
| 3.1.2 化合物波谱数据及物理常数 | 第27-29页 |
| 3.2 抗菌物质的活性 | 第29-36页 |
| 3.2.1 抗菌物质对真菌细菌的抑制作用 | 第29-30页 |
| 3.2.2 抗菌物质对大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0-36页 |
| 3.3 根肿菌诱导的大白菜根部吲哚类化合物的含量分析 | 第36-43页 |
| 3.3.1 根肿菌侵染对大白菜根部吲哚-3-乙腈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 3.3.2 根肿菌侵染对大白菜根部arvelexin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 3.3.3 根肿菌侵染对大白菜根部吲哚-3-羧酸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 3.3.4 根肿菌侵染对大白菜根部吲哚-3-丙酸含量的影响 | 第41-43页 |
| 四、讨论 | 第43-46页 |
| 4.1 根肿菌胁迫下大白菜根部的抗菌物质 | 第43页 |
| 4.2 根肿菌胁迫对大白菜根部吲哚类抗菌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 4.3 大白菜根部抗菌物质的活性 | 第44-46页 |
| 4.3.1 抑菌活性 | 第44页 |
| 4.3.2 植物毒活性 | 第44-46页 |
| 五、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附录 | 第51-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