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化工厂论文--生产安全技术论文

化工行业可接受风险标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可接受风险标准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可接受风险标准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国外可接受风险标准研究第12-14页
        1.2.2 国内可接受风险标准研究第14-18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8-21页
        1.3.1 化工行业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制定第18-19页
        1.3.2 化工行业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应用第19页
        1.3.3 课题技术路线第19-21页
2 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基本问题研究第21-27页
    2.1 风险可接受标准的制定原则第21-22页
    2.2 化工行业风险可接受标准体系研究第22-25页
    2.3 风险涉及方协商选择第25-26页
    2.4 小结第26-27页
3 基于客观历史事故数据的可接受风险标准研究第27-40页
    3.1 标准的制定方法及数据搜集对象的确定第28页
        3.1.1 AIR法与FN曲线法第28页
        3.1.2 数据搜集对象的确定第28页
    3.2 历史数据的搜集整理及估算第28-35页
        3.2.1 全国年末人口数及化工行业从业人数第28-29页
        3.2.2 全国及化工行业事故死亡人数第29-30页
        3.2.3 全国及化工行业事故受伤人数第30-32页
        3.2.4 全国及化工行业职业病发病情况第32-34页
        3.2.5 相关数据汇总第34-35页
    3.3 可接受风险标准基准值研究第35-39页
        3.3.1 基于AIR的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基准值计算第35-36页
        3.3.2 基于FN的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基准值计算第36-39页
    3.4 小结第39-40页
4 基于主观公众风险感知的可接受风险标准研究第40-51页
    4.1 风险可接受标准的主观影响机制第40-42页
    4.2 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第42-43页
    4.3 化工行业公众标准初探第43-48页
        4.3.1 基于SARF及修正因子的化工行业公众标准初探第43-45页
        4.3.2 化工行业公众标准四维决策参考模型及参考集第45-48页
    4.4 对比分析第48-50页
    4.5 小结第50-51页
5 一种新型区域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第51-61页
    5.1 双标准及其综合评估模型第51-53页
        5.1.1 死亡及受伤风险可接受标准第51-53页
        5.1.2 双标准综合评估模型第53页
    5.2 事故影响评估第53-56页
        5.2.1 算例选取第53-54页
        5.2.2 池火热辐射影响分析第54-56页
    5.3 事故伤亡风险评估第56-60页
        5.3.1 储油罐池火个人风险分析第56-58页
        5.3.2 储油罐池火社会风险分析第58-59页
        5.3.3 储油罐池火风险综合评估结果第59-60页
    5.4 小结第60-61页
6 一种新型区域安全规划模型及应用第61-75页
    6.1 基于双风险的可接受标准及安全规划模型第62-63页
        6.1.1 基于双风险的可接受标准第62-63页
        6.1.2 基于双风险的区域安全规划模型第63页
    6.2 危险装置定量风险评估第63-65页
        6.2.1 事故基本热辐射参数第64-65页
        6.2.2 事故发生概率第65页
    6.3 基于个人风险的空间安全容量对比研究第65-69页
        6.3.1 基于个人风险的空间安全容量算法第65-66页
        6.3.2 双风险个人可接受标准在安全规划中的对比研究结果第66-69页
    6.4 基于社会风险的人口安全容量对比研究第69-73页
        6.4.1 规划区人口安全容量分区计算法第69-70页
        6.4.2 规划区人口安全容量统一计算法第70-72页
        6.4.3 双风险社会可接受标准在安全规划中的对比研究结果第72页
        6.4.4 基于双风险的油罐外部区域安全规划结果第72-73页
    6.5 小结第73-75页
结论第75-78页
展望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化工生产区的人员定位方法及其应用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低温共烧陶瓷CaO-B2O3-SiO2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