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社会病态论文

性骚扰应对方式与身心反应的相关性研究--以福建省职业群体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言第8-12页
第一章 文献回顾第12-33页
    1.1 关于性骚扰的文献研究第12-22页
        1.1.1 国外有关性骚扰的研究第12-18页
        1.1.2 国内性骚扰的相关研究第18-22页
    1.2 关于应对方式的研究第22-33页
        1.2.1 应对及应对方式的类型研究第22-26页
        1.2.2 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第26-27页
        1.2.3 应对方式的研究取向第27-28页
        1.2.5 应对方式与个体身心反应的关系第28-29页
        1.2.6 性骚扰应对方式的研究第29-33页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33-36页
    2.1 研究对象第33页
    2.2 研究工具第33-34页
        2.2.1 特质应对方式量表第33页
        2.2.2 生活事件冲击量表第33-34页
    2.3 研究过程第34-35页
    2.4 研究假设第35-36页
第三章 研究结果第36-44页
    3.1 调查群体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第36-37页
    3.2 调查群体性骚扰应对方式的特点第37-40页
        3.2.1 性骚扰应对方式的总特点第37-38页
        3.2.2 性骚扰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第38页
        3.2.3 性骚扰应对方式的婚姻差异第38-39页
        3.2.4 性骚扰应对方式的受教育程度差异第39-40页
    3.3 性骚扰生活冲击量表的特点和差异第40-42页
        3.3.1 生活冲击事件量表所呈现身心反应的性别差异第40-41页
        3.3.2 生活冲击事件量表所呈现身心反应的婚姻差异第41-42页
    3.4 性骚扰应对方式与生活事件冲击量表所呈现的身心反应的关系第42-44页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第44-49页
    4.1 调查群体应对方式的特点第44-46页
        4.1.1 调查群体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第44页
        4.1.2 调查群体应对方式的婚姻差异第44-45页
        4.1.3 调查群体应对方式的文化程度差异第45-46页
    4.2 调查群体身心反应的特点第46-47页
        4.2.1 调查群体身心反应的性别差异第46-47页
        4.2.2 调查群体身心反应的婚姻差异第47页
    4.3 调查群体性骚扰应对方式与身心反应的关系第47-48页
    4.4 性骚扰应对方式的进一步探讨第48-49页
第五章 结论、贡献与未来研究方向第49-52页
    5.1 结论第49页
    5.2 贡献第49-50页
        5.2.1 研究敏感话题的启示第49-50页
        5.2.2 有关社会工作、心理咨询专业的启示第50页
    5.3 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第50-52页
        5.3.1 局限性第50-51页
        5.3.2 未来研究方向第51-52页
第六章 实践意义与建议第52-54页
    6.1 跨专业、跨部门的合作,提供专业服务第52页
    6.2 提高个人保护和积极应对意识第52-53页
    6.3 改善性骚扰政策法规第53页
    6.4 培育理解和关怀的社会氛围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录一职业群体性骚扰应对方式的调查问卷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字化广播直播机房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电梯控制柜性能检测及其变频调速系统的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