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空间结构解析--以杭州西湖景区为例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1.1.1 园林植物景观的关键地位 | 第11页 |
1.1.2 园林植物景观的重要功能 | 第11-13页 |
1.2 相关概念 | 第13-17页 |
1.2.1 空间 | 第13-15页 |
1.2.2 园林空间 | 第15-16页 |
1.2.3 园林植物空间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3.1 园林植物空间的配置原则 | 第17-20页 |
1.3.2 园林植物空间的配置方式 | 第20页 |
1.3.3 园林植物空间的群落结构 | 第20-21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1-2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 杭州西湖景区园林植物的空间群落 | 第23-30页 |
2.1 乔木——灌木——地被(草坪) | 第23-26页 |
2.2 乔木——灌木(地被) | 第26-27页 |
2.3 乔木——草坪 | 第27-28页 |
2.4 灌木——草本植物 | 第28-29页 |
2.5 单纯草坪 | 第29-30页 |
3. 杭州西湖景区园林植物的空间要素 | 第30-42页 |
3.1 点 | 第30-35页 |
3.1.1 “点”的空间形态 | 第30-33页 |
3.1.2 点的空间组合 | 第33-35页 |
3.2 线 | 第35-40页 |
3.2.1 线的空间形态 | 第35-37页 |
3.2.2 线的空间组合 | 第37-40页 |
3.3 面 | 第40-42页 |
3.3.1 面的空间形态 | 第40-41页 |
3.3.2 面的空间组合 | 第41-42页 |
4. 杭州西湖景区园林植物的空间界面和结构 | 第42-53页 |
4.1 空间界面 | 第42-47页 |
4.1.1 底界面 | 第42-44页 |
4.1.2 顶界面 | 第44-45页 |
4.1.3 垂直面 | 第45-47页 |
4.2 空间结构 | 第47-53页 |
4.2.1 开敞空间 | 第47-48页 |
4.2.2 半开敞空间 | 第48-49页 |
4.2.3 覆盖空间 | 第49-50页 |
4.2.4 封闭空间 | 第50-51页 |
4.2.5 垂直空间 | 第51-53页 |
5. 杭州西湖景区园林植物的空间实例 | 第53-67页 |
5.1 滨水植物空间——茅家埠景区 | 第53-57页 |
5.1.1 茅家埠景区概况 | 第53-54页 |
5.1.2 植物空间结构解析 | 第54-56页 |
5.1.3 茅家埠的景观特色 | 第56-57页 |
5.2. 山地植物空间——万松书院 | 第57-62页 |
5.2.1 万松书院概况 | 第57-59页 |
5.2.2 植物空间结构解析 | 第59-61页 |
5.2.3 植物空间景观特色 | 第61-62页 |
5.3 平地植物空间——太子湾公园 | 第62-67页 |
5.3.1 太子湾公园概况 | 第62-63页 |
5.3.2 植物空间结构解析 | 第63-65页 |
5.3.3 植物空间景观特色 | 第65-67页 |
6. 杭州西湖景区园林植物的空间启示 | 第67-71页 |
6.1 师法自然,模拟乡土植物群落 | 第67页 |
6.2 疏密有致,营造多变空间环境 | 第67-68页 |
6.3 因地制宜,满足不同功能要求 | 第68-69页 |
6.4 适地适树,科学性艺术性兼顾 | 第69页 |
6.5 巧妙搭配,季相色彩变化丰富 | 第69-71页 |
7. 结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