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必要性 | 第9-12页 |
第二章 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后压浆理论分析 | 第12-22页 |
2.1 后压浆定义 | 第12页 |
2.2 柱球扩张理论在后压浆理论分析中的应用 | 第12-17页 |
2.2.1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2.2.2 柱(球)形孔扩张问题的理论推导 | 第12-15页 |
2.2.3 柱(球)形孔扩张问题的理论分析比较 | 第15-17页 |
2.3 后压浆作用机理分析 | 第17-19页 |
2.3.1 后压浆力学机理 | 第17-19页 |
2.3.2 后压浆化学机理 | 第19页 |
2.4 实现合理注入的条件 | 第19-22页 |
第三章 公路桥梁后压浆钻孔灌注桩静载试验研究 | 第22-29页 |
3.1 试验概况 | 第22-23页 |
3.1.1 工程及地质概况 | 第22页 |
3.1.2 试桩参数 | 第22-23页 |
3.1.3 后压浆施工参数 | 第23页 |
3.2 试验成果 | 第23-27页 |
3.2.1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 第23-24页 |
3.2.2 桩身轴力、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发挥性状 | 第24-25页 |
3.2.3 后压浆工艺桩剖析结果 | 第25-26页 |
3.2.4 后压浆对灌注桩承载力影响分析 | 第26-27页 |
3.3 钻孔灌注后压浆桩基承载力效率对比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数值模拟分析 | 第29-58页 |
4.1 仿真软件 | 第29页 |
4.2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9-36页 |
4.2.1 几何模型 | 第29-30页 |
4.2.2 单元类型 | 第30-31页 |
4.2.3 模型建立及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31-36页 |
4.3 仿真计算分析 | 第36-56页 |
4.3.1 计算模型的检验 | 第36-41页 |
4.3.2 后压浆与常规钻孔灌注桩对比分析 | 第41-56页 |
4.4 数值分析主要结论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操作规程及质量要点 | 第58-66页 |
5.1 总则 | 第58页 |
5.2 施工准备 | 第58-59页 |
5.3 一般规定 | 第59-60页 |
5.4 后压浆材料及制浆 | 第60页 |
5.5 后压浆设备 | 第60-61页 |
5.6 后压浆系统安装 | 第61-62页 |
5.7 注浆 | 第62-64页 |
5.8 异常情况处理 | 第64页 |
5.9 质量检验与质量标准 | 第64-66页 |
第六章 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后压浆实施效果监控及评价 | 第66-79页 |
6.1 桥梁桩基后压浆应用情况 | 第66页 |
6.2 沉降观测点布置 | 第66-67页 |
6.2.1 观测点布置原则 | 第66页 |
6.2.2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 第66-67页 |
6.3 沉降观测原则及周期 | 第67-68页 |
6.3.1 沉降观测原则 | 第67-68页 |
6.3.2 观测周期 | 第68页 |
6.4 观测结果 | 第68-79页 |
第七章 经济效益分析 | 第79-80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