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 绪论 | 第9-17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2、 问题界定 | 第9-10页 |
3、 比较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 开发区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2、 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研究 | 第11-13页 |
3、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13页 |
(三) 理论支撑 | 第13-14页 |
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3-14页 |
2、 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 第14页 |
(四) 研究设计 | 第14-17页 |
1、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4-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3、 研究创新点 | 第16-17页 |
二、 两地村(社区)社会事务管理模式的现状 | 第17-27页 |
(一) 开发区村(社区)社会事务管理模式的概念 | 第17-21页 |
1、 西安开发区及其与行政区的比较 | 第17-18页 |
2、 村(社区)的行政区划及基层组织 | 第18-19页 |
3、 开发区村(社区)社会事务管理的界定和特点 | 第19页 |
4、 管理模式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 第19-21页 |
(二) 两地村(社区)社会事务的管理模式 | 第21-24页 |
1、 高新区混合型管理模式的概况 | 第21-23页 |
2、 沣东新城行政托管模式的概况 | 第23-24页 |
(三) 两地村(社区)社会事务管理模式的比较框架 | 第24-27页 |
1、 价值理念要素的比较项目及关系 | 第25页 |
2、 系统结构要素的比较项目及关系 | 第25-26页 |
3、 操作方法要素的比较项目及关系 | 第26-27页 |
三、 两地村(社区)社会事务管理模式的价值理念比较 | 第27-37页 |
(一) 政治角度的发展定位和规划理念比较 | 第27-29页 |
1、 混合型模式下高新区定位及理念 | 第27页 |
2、 行政托管模式下沣东新城定位及理念 | 第27-28页 |
3、 比较两地定位及理念的异同之处 | 第28-29页 |
(二) 经济角度的经济价值及发展目标比较 | 第29-33页 |
1、 混合型模式下高新区经济价值及目标 | 第29-31页 |
2、 行政托管模式下沣东新城经济价值及目标 | 第31-32页 |
3、 比较两地经济价值及目标的异同之处 | 第32-33页 |
(三) 法律政策角度的价值导向及行政依据比较 | 第33-35页 |
1、 混合型模式下高新区价值导向及依据 | 第33页 |
2、 行政托管模式下沣东新城价值导向及依据 | 第33-34页 |
3、 比较两地价值导向及依据的异同之处 | 第34-35页 |
(四) 小结:行政托管模式价值理念适应性分析 | 第35-37页 |
四、 两地村(社区)社会事务管理模式的系统结构比较 | 第37-49页 |
(一) 权力配置格局的比较 | 第37-39页 |
1、 高新区混合型模式权力配置 | 第37-38页 |
2、 沣东新城行政托管模式权力配置 | 第38页 |
3、 比较两地权力配置的异同之处 | 第38-39页 |
(二) 组织结构的比较 | 第39-41页 |
1、 高新区混合型模式组织结构 | 第39-40页 |
2、 沣东新城行政托管模式组织结构 | 第40-41页 |
3、 比较两地组织结构的异同之处 | 第41页 |
(三) 机构设置及职能的比较 | 第41-46页 |
1、 高新区混合型模式机构设置及职能 | 第41-42页 |
2、 沣东新城行政托管模式机构设置及职能 | 第42-45页 |
3、 比较两地机构设置及职能的异同之处 | 第45-46页 |
(四) 小结:行政托管模式系统结构优越性分析 | 第46-49页 |
五、 两地村(社区)社会事务管理模式的操作方法比较 | 第49-60页 |
(一) 操作方法的比较以村(社区)征地拆迁为例 | 第49-51页 |
1、 征地拆迁具有两地管理模式的唯一可比性 | 第49页 |
2、 征地拆迁能力是检验管理模式效果的重要标准 | 第49-50页 |
3、 高新区与沣东新城的征地拆迁概况 | 第50-51页 |
(二) 工作方式的比较 | 第51-53页 |
1、 高新区混合型模式征地拆迁方式 | 第51-52页 |
2、 沣东新城行政托管模式征地拆迁方式 | 第52-53页 |
3、 比较两地征地拆迁方式的异同之处 | 第53页 |
(三) 具体措施的比较 | 第53-56页 |
1、 高新区混合型模式征地拆迁措施 | 第53-54页 |
2、 沣东新城行政托管模式征地拆迁措施 | 第54-55页 |
3、 比较两地征地拆迁措施的异同之处 | 第55-56页 |
(四) 小结:行政托管模式操作方法竞争性分析 | 第56-60页 |
六、 两地村(社区)社会事务管理发展走向及建议 | 第60-70页 |
(一) 两地村(社区)社会事务管理发展走向的探讨 | 第60-61页 |
1、 高新区村(社区)社会事务管理发展的走向 | 第60页 |
2、 沣东新城村(社区)社会事务管理发展的走向 | 第60-61页 |
(二) 国内村(社区)社会事务管理总的发展趋势 | 第61-66页 |
1、 浦东新区、苏州工业园的管理演变 | 第62页 |
2、 广州开发区、青岛开发区的管理演变 | 第62-64页 |
3、 开发区村(社区)社会事务管理的规律总结 | 第64-65页 |
4、 对比高新区与沣东新城所处的发展阶段 | 第65-66页 |
(三) 两地村(社区)社会事务管理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66-70页 |
1、 高新区村(社区)社会事务管理的改革思路 | 第66-67页 |
2、 沣东新城村(社区)社会事务管理的完善对策 | 第67-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