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养护与维修论文--路基的养护与维修论文

十天高速黄家坡滑坡抗滑桩失效预测预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抗滑桩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抗滑桩计算方法研究现状第13页
        1.2.3 抗滑桩预测预报的研究发展趋势第13-16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二章 滑坡机理与防治分析第18-27页
    2.1 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第18-19页
        2.1.1 地形地貌第18页
        2.1.2 岩土类型第18页
        2.1.3 地质构造第18-19页
        2.1.4 水的作用第19页
        2.1.5 其他因素第19页
    2.2 滑坡形成过程第19-21页
        2.2.1 蠕动变形阶段第20页
        2.2.2 滑动破坏阶段第20-21页
        2.2.3 压密稳定阶段第21页
    2.3 滑坡的分类第21-23页
        2.3.1 按滑坡体的主要物质组成分第22页
        2.3.2 按滑坡体规模的大小分第22页
        2.3.3 按滑坡力学性质划分第22-23页
    2.4 滑坡的防治措施第23-26页
        2.4.1 减载,反压第23-24页
        2.4.2 排水第24页
        2.4.3 土质改良法第24页
        2.4.4 支挡工程第24-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抗滑桩设计计算方法第27-42页
    3.1 桩的类型第27-28页
    3.2 抗滑桩桩身内力计算方法第28-30页
        3.2.1 静力平衡法第29页
        3.2.2 布鲁姆(Blum)法第29页
        3.2.3 弹性地基法第29-30页
    3.3 抗滑桩推力的确定第30-32页
        3.3.1 直线滑动面法第30-31页
        3.3.2 圆弧滑动面法第31页
        3.3.3 折线形滑动面法第31-32页
    3.4 抗滑桩内力计算方法第32-34页
        3.4.1 悬臂桩法第33页
        3.4.2 地基系数法第33-34页
    3.5 刚性桩与弹性桩的判别第34-35页
    3.6 抗滑桩内力计算第35-39页
        3.6.1 刚性抗滑桩的内力计算第35-36页
        3.6.2 弹性抗滑桩的内力计算第36-39页
    3.7 地基强度校核和桩侧应力验算第39-41页
        3.7.1 地基强度校核第39-40页
        3.7.2 桩侧应力验算第40-41页
    3.8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抗滑桩失效安全评价标准研究第42-56页
    4.1 抗滑桩失效模式分析第42-45页
        4.1.1 抗滑桩自由端失效破坏第43页
        4.1.2 抗滑桩锚固段失效破坏第43-44页
        4.1.3 滑体流出第44页
        4.1.4 冒顶第44-45页
    4.2 抗滑桩失效预测预报理论研究第45-49页
        4.2.1 抗滑桩失效预测预报方法研究第45-47页
        4.2.2 抗滑桩失效预测预报理论基础第47页
        4.2.3 抗滑桩失效预测预报模型第47-49页
    4.3 抗滑柱失效预测预报研究第49-52页
        4.3.1 抗滑桩计算力学模型第49页
        4.3.2 抗滑桩基本参数变量选取计算第49-50页
        4.3.3 抗滑桩受压极限状态验算第50-52页
    4.4 抗滑桩桩顶位移分析第52-53页
    4.5 抗滑桩预警指标确定第53-55页
        4.5.1 抗滑桩安全评价标准选取第53-54页
        4.5.2 抗滑桩失效临界值确定第54-55页
    4.6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工程实例分析第56-67页
    5.1 工程地质条件第56-58页
        5.1.1 地形地貌第56页
        5.1.2 气象水文条件第56页
        5.1.3 地层岩性第56-57页
        5.1.4 地质构造第57页
        5.1.5 地震第57页
        5.1.6 水文地质条件第57-58页
        5.1.7 人文环境第58页
    5.2 黄家坡滑坡治理方案设计第58-61页
        5.2.1 临时工程措施第58-59页
        5.2.2 水田改旱地第59页
        5.2.3 坡面整平第59页
        5.2.4 支挡防护工程第59-61页
        5.2.5 截排水工程第61页
    5.3 抗滑桩监测数据分析第61-65页
        5.3.1 地表变形第61-63页
        5.3.2 钢筋计数据处理第63-64页
        5.3.3 压力盒数据处理第64-65页
    5.4 抗滑柱失效预测预报临界值计算第65-66页
        5.4.1 参数选取第65页
        5.4.2 桩顶位移计算第65-66页
        5.4.3 确定抗滑桩桩顶位移预测预报区间第66页
    5.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结论和建议第67-68页
    1. 结论第67页
    2. 不足和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振荡压实对桥梁结构影响研究
下一篇:采用气动措施斜拉索表面压力分布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