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手机行业专利概论 | 第10-21页 |
第一节 手机行业相关的基本概念及手机行业的特征 | 第10-15页 |
一、手机的定义及其分类 | 第10-12页 |
二、行业的定义 | 第12页 |
三、手机行业的定义及其特征 | 第12-15页 |
第二节 手机行业专利现状分析 | 第15-21页 |
一、手机专利的构成 | 第15-16页 |
二、手机专利的分布格局 | 第16页 |
三、手机行业的专利“增量”竞赛 | 第16-17页 |
四、手机专利的认识误区 | 第17-19页 |
五、手机专利的现状分析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手机行业专利权滥用的成因与危害 | 第21-26页 |
第一节 手机行业专利权滥用的成因 | 第21-24页 |
一、科技原因 | 第21页 |
二、经济原因 | 第21-23页 |
三、法律原因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手机行业专利权滥用的危害 | 第24-26页 |
一、阻碍手机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 第24页 |
二、破坏市场竞争秩序,阻碍经济发展 | 第24-25页 |
三、阻碍我国民族品牌的提升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手机行业专利权滥用的界定 | 第26-35页 |
第一节 手机行业专利权滥用行为的定义 | 第26-27页 |
一、权利滥用的概念 | 第26-27页 |
二、专利权滥用的概念 | 第27页 |
第二节 手机行业专利权滥用的特征 | 第27-28页 |
一、科技含量高,专利数量多,行业标准多 | 第27-28页 |
二、以“专利圈地”为手段,限制竞争对手为目的 | 第28页 |
三、专利滥用主体集中,战场集中在欧美 | 第28页 |
第三节 专利懈怠行为 | 第28-29页 |
一、专利懈怠行为的定义 | 第28-29页 |
二、手机行业专利懈怠行为的表现 | 第29页 |
第四节 专利投机行为 | 第29-31页 |
一、专利投机行为的定义 | 第29-30页 |
二、手机行业专利投机行为的表现 | 第30页 |
三、专利投机公司的运作模式 | 第30-31页 |
四、专利投机行为的社会影响 | 第31页 |
第五节 手机行业其它专利权滥用行为 | 第31-35页 |
一、垄断性定价 | 第31-32页 |
二、乱发侵权警告 | 第32-33页 |
三、专利恶意诉讼 | 第33页 |
四、拒绝许可 | 第33页 |
五、搭售 | 第33-34页 |
六、利用技术标准滥用专利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手机行业专利权滥用行为的规制 | 第35-43页 |
第一节 专利懈怠行为的法律规制 | 第35-38页 |
一、手机行业规制专利懈怠行为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二、我国规制专利懈怠行为的法律制度现状 | 第36-37页 |
三、美国衡平法中规制专利懈怠行为的两项原则 | 第37页 |
四、关于专利法的修改建议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专利投机行为的法律规制 | 第38-41页 |
一、专利投机赖以存在的法律漏洞 | 第38-39页 |
二、专利投机行为的规制措施 | 第39-41页 |
第三节 其它专利滥用行为的法律规制 | 第41-43页 |
一、美国将专利权滥用行为纳入反垄断规制范畴 | 第41-42页 |
二、欧盟对“专利恶意诉讼”和“乱发侵权警告”的法律规制 | 第42页 |
三、国际条约对“拒绝许可”的法律规制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手机企业与政府的应对策略 | 第43-48页 |
第一节 企业应对专利权滥用行为的措施 | 第43-46页 |
一、注重专利信息的应用 | 第43-44页 |
二、积极建立反专利权滥用联盟 | 第44页 |
三、积极应用诉讼策略 | 第44-46页 |
第二节 政府应对滥用专利权的规制措施 | 第46-48页 |
一、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基金,成立知识产权管理公司 | 第46-47页 |
二、深化体制改革 | 第47-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注释 | 第49-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