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10页 |
| Abstract | 第10-15页 |
| 第一章 选题依据 | 第16-34页 |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第18-30页 |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 2.2 发展动态分析 | 第24-30页 |
| 第三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1页 |
| 第四节 本研究出发点 | 第31页 |
| 第五节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31-34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34-40页 |
| 第一节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4-35页 |
| 1.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4页 |
| 1.2 代表点的选取 | 第34-35页 |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35-40页 |
| 2.1 样品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 2.2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6-37页 |
| 2.3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7-40页 |
| 第三章 三峡库区重庆段降水化学组成及其时空特征研究 | 第40-62页 |
| 第一节 前言 | 第40-41页 |
| 第二节 降水环境质量现状 | 第41-44页 |
| 2.1 全市降水分析结果 | 第41-43页 |
| 2.2 酸控区降水分析结果 | 第43-44页 |
| 第三节 “一十五”期间三峡库区重庆段降水分析结果及变化规律 | 第44-49页 |
| 3.1 “十一五”期间三峡库区重庆段降水分析结果 | 第44-45页 |
| 3.2 “十一五”期间三峡库区重庆段降水变化规律 | 第45-47页 |
| 3.3 “十一五”期间三峡库区重庆段降水污染空间分布 | 第47-49页 |
| 第四节 降水时空特征分析 | 第49-59页 |
| 4.1 降水量及pH频次 | 第49-51页 |
| 4.2 pH值和电导率 | 第51-52页 |
| 4.3 降水组成及时空特征 | 第52-57页 |
| 4.4 氮、硫湿沉降通量 | 第57-59页 |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59-62页 |
| 5.1 小结 | 第59-60页 |
| 5.2 原因分析 | 第60-61页 |
| 5.3 对策建议 | 第61-62页 |
| 第四章 三峡库区重庆段大气污染物变化趋势及时空特征研究 | 第62-100页 |
| 第一节 前言 | 第62页 |
| 第二节 环境大气主要污染物现状 | 第62-72页 |
| 2.1 重庆主城区大气主要污染物分析结果 | 第62-68页 |
| 2.2 重庆郊区县大气主要污染物分析结果 | 第68-72页 |
| 第三节 “十一五”期间三峡库区重庆段大气主要污染物分析结果及变化规律 | 第72-94页 |
| 3.1 “十一五”期间重庆大气主要污染物分析结果 | 第72-79页 |
| 3.2 “十一五”期间重庆大气主要污染物变化规律 | 第79-83页 |
| 3.3 三峡库区重庆段主要大气污染物时空特征分析 | 第83-91页 |
| 3.4 原因分析 | 第91-94页 |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94-100页 |
| 4.1 小结 | 第94-95页 |
| 4.2 变化原因 | 第95-96页 |
| 4.3 对策建议 | 第96-100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100-104页 |
| 第一节 全文总结 | 第100-103页 |
| 第二节 创新点 | 第103页 |
| 第三节 展望 | 第103-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22页 |
|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122-124页 |
| 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24-126页 |
| 致谢 | 第126-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