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产业结构论文

产业两型化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9页
目录第10-14页
1 绪论第14-24页
    1.1 选题背景第14-19页
        1.1.1 工业是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体第14-15页
        1.1.2 粗放式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第15-19页
    1.2 对本文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9-20页
        1.2.1 产业两型化第19页
        1.2.2 两型产业第19-20页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第20-23页
        1.3.1 研究思路第20页
        1.3.2 研究内容第20-22页
        1.3.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2-23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第23-24页
2 文献综述第24-48页
    2.1 产业两型化的研究视角第24-28页
        2.1.1 工业生态理论第24页
        2.1.2 循环经济理论第24-25页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5-27页
        2.1.4 经济效率理论第27-28页
    2.2 “两型社会”相关研究第28-29页
        2.2.1 “两型社会”的概念演化第28页
        2.2.2 国内“两型社会”的提出及相关研究第28-29页
    2.3 产业两型化的定义及评价研究第29-36页
        2.3.1 产业两型化的定义第29-31页
        2.3.2 产业两型化评价研究第31-36页
    2.4 产业两型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第36-37页
    2.5 产业两型化对策研究第37-39页
    2.6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39-41页
    2.7 产业两型化效率的评价方法的选择第41-48页
        2.7.1 因子分析法第41-42页
        2.7.2 主成分分析法第42-44页
        2.7.3 层次分析法第44-46页
        2.7.4 模糊评价法第46页
        2.7.5 数据包络分析法第46-48页
3 国外产业两型化经验借鉴第48-63页
    3.1 美国产业两型化经验借鉴第48-53页
        3.1.1 美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第48-50页
        3.1.2 美国环保产业政策框架第50-52页
        3.1.3 美国发展环保产业对我国的启示第52-53页
    3.2 巴西产业两型化经验借鉴第53-56页
        3.2.1 巴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具体举措第53-55页
        3.2.2 巴西发展新能源产业对我国启示第55-56页
    3.3 日本产业两型化经验借鉴第56-62页
        3.3.1 日本静脉产业的发展阶段第57页
        3.3.2 日本静脉产业的发展模式第57-59页
        3.3.3 推进日本静脉产业发展的主要举措第59-61页
        3.3.4 日本发展静脉产业对我国的其启示第61-62页
    3.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4 产业两型化的理论分析第63-72页
    4.1 产业两型化的内涵及特征第63-65页
        4.1.1 产业两型化的内涵第63-64页
        4.1.2 产业两型化的特征第64-65页
    4.2 产业两型化的影响因素第65-69页
        4.2.1 经济因素第65-67页
        4.2.2 技术因素第67页
        4.2.3 结构因素第67-68页
        4.2.4 规制因素第68-69页
    4.3 技术进步、环境规制与产业两型化——一个数理模型第69-71页
    4.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5 基于区域层面的产业两型化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第72-94页
    5.1 区域产业两型化效率评价第72-84页
        5.1.1 产业两型化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第72页
        5.1.2 产业两型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72-75页
        5.1.3 指标确定及数据来源第75页
        5.1.4 评价模型选择第75-76页
        5.1.5 评价结果与分析第76-79页
        5.1.6 产业两型化效率的聚类分析第79-83页
        5.1.7 产业两型化效率的收敛分析第83-84页
    5.2 产业两型化效率影响因素研究第84-92页
        5.2.1 影响因素指标选择第85-86页
        5.2.2 模型构建第86-88页
        5.2.3 估计方法第88页
        5.2.4 估计结果与分析第88-92页
        5.2.5 稳健性检验第92页
    5.3 本章小结第92-94页
6 基于行业层面的产业两型化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第94-109页
    6.1 行业两型化效率评价第94-103页
        6.1.1 评价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第94-95页
        6.1.2 研究方法第95页
        6.1.3 评价结果与分析第95-99页
        6.1.4 工业各行业两型化效率的聚类分析第99-102页
        6.1.5 工业各行业两型化效率的收敛分析第102-103页
    6.2 产业两型化效率影响因素研究第103-108页
        6.2.1 影响因素分析及指标选择第103页
        6.2.2 模型构建第103-104页
        6.2.3 估计方法第104-105页
        6.2.4 结果分析第105-108页
    6.3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7 产业两型化案例研究——以湖南有色金属行业为例第109-119页
    7.1 背景第109页
    7.2 案例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第109-112页
        7.2.1 案例研究方法第109-110页
        7.2.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第110-112页
    7.3 湖南有色金属行业两型化主要成就第112-113页
        7.3.1 产业规模快速扩张第112页
        7.3.2 改制重组取得突破第112页
        7.3.3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第112-113页
        7.3.4 资源勘探卓有成效第113页
        7.3.5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第113页
    7.4 湖南有色金属行业两型化的影响因素第113-117页
        7.4.1 精细管理助推能源效率提升第113-114页
        7.4.2 严格三废管理提升环境效益第114-115页
        7.4.3 技术创新助力产品结构调整第115-117页
        7.4.4 营造“两型氛围”第117页
    7.5 湖南有色金属行业两型化主要问题第117-118页
        7.5.1 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第117-118页
        7.5.2 资源制约尚未缓解第118页
        7.5.3 节能减排仍有提升空间第118页
    7.6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8 产业两型化的发展路径与对策建议第119-128页
    8.1 我国产业两型化的发展路径第119-122页
        8.1.1 产品的两型化第119-120页
        8.1.2 企业生产实现两型化第120页
        8.1.3 建设两型工业园区第120-122页
    8.2 我国产业两型化的对策建议第122-128页
        8.2.1 夯实两型技术基础第122-124页
        8.2.2 优化产业内部结构第124-125页
        8.2.3 加强环境法制保障第125-126页
        8.2.4 构建经济激励的政策支撑体系第126-127页
        8.2.5 营造两型的社会氛围第127页
        8.2.6 严把外资项目准入关第127-128页
9 结论与展望第128-131页
    9.1 基本结论第128-129页
    9.2 研究展望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阿利吉仑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下一篇:多载频MIMO高频雷达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