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变电所论文

智能变电站模型功能层的分析与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4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页
    1.2 智能变电站的研究动态第11-13页
        1.2.1 国外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概况第11-12页
        1.2.2 国内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现状第12-13页
    1.3 本课题的工作第13-14页
第2章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总体方案设计第14-25页
    2.1 智能变电站的系统设计要求第14页
        2.1.1 信息交互标准化的实现第14页
        2.1.2 运行控制智能化的实现第14页
        2.1.3 设备智能化的实现第14页
    2.2 本课题的智能变电站模型假设(A 型智能站模型)第14-18页
        2.2.1 A 型智能站模型的等级与规模选择第15页
        2.2.2 A 型智能站的主设备选型与平面布置第15-18页
    2.3 A 型智能站的全站通信组网设计第18-25页
        2.3.1 智能站系统网络设计选择第18-21页
        2.3.2 A 型智能站的各层网络结构选择第21-22页
        2.3.3 A 型智能站的各层网络设备选择第22-25页
第3章 A 型智能站站控层与间隔层的功能设计与实现第25-47页
    3.1 站控层的功能设计与实现第25-34页
        3.1.1 一体化监控平台配置方案第25-26页
        3.1.2 高级应用功能配置方案第26-32页
        3.1.3 时钟同步系统配置方案第32-33页
        3.1.4 站控层设备配置第33-34页
    3.2 间隔层的功能设计与实现第34-47页
        3.2.1 保护测控装置配置方案第35-40页
        3.2.2 故障录波与网络分析系统配置方案第40-42页
        3.2.3 辅助控制系统配置设计第42-45页
        3.2.4 间隔层设备配置第45-47页
第4章 A 型站过程层的功能设计与实现第47-57页
    4.1 过程层网络通信研究及分析第47-49页
        4.1.1 通信流量分析第47-48页
        4.1.2 A 型站的过程层网段 VLAN 划分方式第48-49页
    4.2 A 型智能站互感器的配置方案第49-52页
        4.2.1 二次设备互感器的类型第49-50页
        4.2.2 二次设备互感器的选择第50页
        4.2.3 二次设备互感器的配置第50-52页
    4.3 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配置方案第52-55页
        4.3.1 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合一装置的实现第52-54页
        4.3.2 A 型智能站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的配置第54-55页
    4.4 一次设备的智能状态监测系统设计第55-57页
        4.4.1 A 型智能站状态检测系统的配置第55-56页
        4.4.2 状态监测后台系统与通信要求第56-57页
第5章 A 型智能站模型的设计验证与提升第57-61页
    5.1 A 型智能站模型的功能设计验证第57-58页
        5.1.1 站控层各系统的功能验证第57页
        5.1.2 间隔层的保护配置验证第57-58页
        5.1.3 过程层的设计验证第58页
    5.2 A 型智能站模型的设计特点第58-61页
        5.2.1 更包容全面的一体化平台第58页
        5.2.2 更综合齐全的高级应用功能配置方案第58-59页
        5.2.3 更先进的保护配置设计第59页
        5.2.4 更联动的辅助系统设置第59-60页
        5.2.5 更统一的测控配置第60-6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66-67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力市场环境下风水联合电站优化运行策略研究
下一篇:两相分磁通式开关磁阻电机的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