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对中小银行价值影响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股权所有制结构与公司价值 | 第10-12页 |
1.2.2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 | 第12-13页 |
1.2.3 股权流通性比例与公司价值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1.4.1 创新 | 第15页 |
1.4.2 不足 | 第15-17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21页 |
2.1.1 前提假设 | 第17-18页 |
2.1.2 模型介绍 | 第18-21页 |
2.2 产权理论 | 第21-24页 |
2.2.1 产权理论的主要分类 | 第21-23页 |
2.2.2 产权理论的基本特点 | 第23-24页 |
2.3 股权结构理论 | 第24-25页 |
2.3.1 股权结构差异理论 | 第24-25页 |
2.3.2 股权结构制衡理论 | 第25页 |
2.4 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 | 第25-27页 |
2.4.1 内部治理结构 | 第25-26页 |
2.4.2 外部治理结构 | 第26-27页 |
第3章 股权结构对中小银行价值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27-35页 |
3.1 中小银行价值的评定 | 第27-30页 |
3.1.1 中小银行价值的定义 | 第27页 |
3.1.2 评估中小银行价值的目的 | 第27-28页 |
3.1.3 中小银行的特殊性 | 第28-29页 |
3.1.4 评估中小银行价值的指标 | 第29-30页 |
3.2 中小银行股权结构 | 第30-33页 |
3.2.1 中小银行股权结构的定义 | 第30-31页 |
3.2.2 中小银行股权结构的分类 | 第31页 |
3.2.3 衡量中小银行股权结构的指标 | 第31-33页 |
3.3 股权结构对中小银行价值影响的机理 | 第33-35页 |
3.3.1 通过所有制结构来影响中小银行价值 | 第33页 |
3.3.2 通过股权集中度来影响中小银行价值 | 第33-34页 |
3.3.3 通过股权流动性比例来影响中小银行价值 | 第34-35页 |
第4章 股权结构对中小银行价值影响的现状分析 | 第35-45页 |
4.1 中小银行的发展简介 | 第35-37页 |
4.2 中小银行价值的现状分析 | 第37-38页 |
4.2.1 衡量中小银行价值指标的现状 | 第37-38页 |
4.2.2 衡量中小银行价值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页 |
4.3 中小银行股权结构的现状分析 | 第38-43页 |
4.3.1 股权结构中所有制的现状 | 第38-40页 |
4.3.2 股权结构中流通性的现状 | 第40-41页 |
4.3.3 股权结构中股权集中度的现状分析 | 第41-43页 |
4.4 目前国内中小银行股权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 第43-45页 |
4.4.1 国有股持股比重有待合理的提升 | 第43-44页 |
4.4.2 流通股股东未能发挥自身真正的作用 | 第44页 |
4.4.3 股权集中度较高 | 第44-45页 |
第5章 股权结构对中小银行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5-61页 |
5.1 样本的选取 | 第45-46页 |
5.2 变量的设计 | 第46-47页 |
5.3 研究假设 | 第47-48页 |
5.4 实证分析 | 第48-61页 |
5.4.1 相关性分析 | 第48-49页 |
5.4.2 单位根检验 | 第49-52页 |
5.4.3 协整检验 | 第52-54页 |
5.4.4 模型设定检验 | 第54-55页 |
5.4.5 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模型分析 | 第55-61页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1-67页 |
6.1 结论 | 第61-62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2-67页 |
6.2.1 合理规范各股东的职能 | 第63-64页 |
6.2.2 发展不同类型的持股主体 | 第64页 |
6.2.3 提升规模效应 | 第64-65页 |
6.2.4 完善监管体系和市场机制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工作及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