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9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8-10页 |
1.1.1 国内外对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 | 第8-9页 |
1.1.2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介绍 | 第9-10页 |
1.2 相关科学问题概述 | 第10-16页 |
1.2.1 深部咸水层基本性质 | 第10-11页 |
1.2.2 注入条件下二氧化碳物理化学状态 | 第11-13页 |
1.2.3 两相流动基本规律 | 第13-14页 |
1.2.4 二氧化碳地质俘获主要方式 | 第14-16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1 两相测量基本规律研究 | 第16-17页 |
1.3.2 二氧化碳溶解、析出及矿化反应研究 | 第17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多孔介质中两相流动规律可视化实验研究 | 第19-43页 |
2.1 本章引论 | 第19页 |
2.2 实验系统概述 | 第19-27页 |
2.2.1 实验系统介绍 | 第19-21页 |
2.2.2 实验参数测量方法 | 第21页 |
2.2.3 孔隙率及饱和度测量方法 | 第21-22页 |
2.2.4 绝对渗透率测量方法 | 第22页 |
2.2.5 相对渗透率曲线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2.2.6 毛细压力曲线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2.2.7 误差分析 | 第25-27页 |
2.3 实验段介绍 | 第27-29页 |
2.3.1 巴黎盆地砂岩 | 第27-28页 |
2.3.2 烧结玻璃颗粒 | 第28-29页 |
2.4 毛细压力曲线测量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9-32页 |
2.5 相对渗透率曲线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2-39页 |
2.5.1 相对渗透率曲线实验结果 | 第32-36页 |
2.5.2 模型参数选取 | 第36-39页 |
2.6 非均质性及裂隙对超临界二氧化碳与水在多空中运移规律影响 | 第39-4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超临界压力二氧化碳与水在多孔介质中两相流动数值模拟研究 | 第43-59页 |
3.1 本章引论 | 第43页 |
3.2 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 | 第43-47页 |
3.2.1 物理模型描述 | 第44页 |
3.2.2 Berea 砂岩数值模拟方法 | 第44-46页 |
3.2.3 巴黎盆地砂岩数值模拟方法 | 第46-4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0页 |
3.3.1 Berea 砂岩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3.3.2 巴黎盆地砂岩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9-50页 |
3.4 各参数影响分析 | 第50-58页 |
3.4.1 “末端效应”影响分析 | 第50-53页 |
3.4.2 毛细压力影响分析 | 第53-56页 |
3.4.3 束缚水饱和度 Slr影响分析 | 第56-57页 |
3.4.4 残余气体饱和度 Sgr影响分析 | 第57-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地层压力变化对渗透性能的影响 | 第59-69页 |
4.1 本章引论 | 第59页 |
4.2 实验系统 | 第59-62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2-68页 |
4.3.1 压降对二氧化碳饱析出及分布的影响 | 第62-66页 |
4.3.2 水相饱和度与表观渗透率的关系 | 第66-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碳酸钙溶解与析出对地层渗透性能的影响 | 第69-84页 |
5.1 本章引论 | 第69页 |
5.2 碳酸钙溶解实验 | 第69-75页 |
5.2.1 实验系统 | 第69-71页 |
5.2.2 矿化反应前后岩心渗透率变化 | 第71-72页 |
5.2.3 矿化反应前后岩心孔隙率及孔隙分布变化 | 第72-73页 |
5.2.4 渗透率与孔隙率增加的相互关系 | 第73-75页 |
5.3 碳酸钙析出实验 | 第75-83页 |
5.3.1 实验系统介绍 | 第75-77页 |
5.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7-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