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1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 1.3.1 钢铁生态工业园构建技术进展 | 第10-11页 |
| 1.3.2 环境技术选择分析方法 | 第11-13页 |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第2章 钢铁企业生态化指标体系与分类 | 第15-30页 |
| 2.1 钢铁行业概况 | 第15-16页 |
| 2.2 我国钢铁企业概况 | 第16-22页 |
| 2.2.1 钢铁企业空间分布 | 第16-21页 |
| 2.2.2 钢铁企业产能分布 | 第21-22页 |
| 2.3 钢铁企业生态化指标体系构建 | 第22-30页 |
| 2.3.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标准 | 第22页 |
| 2.3.2 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 第22-26页 |
| 2.3.3 钢铁企业发展生态工业园分类 | 第26-30页 |
| 第3章 钢铁工业园共生技术选择方法 | 第30-40页 |
| 3.1 钢铁工业园节能减排技术评估模型 | 第30-33页 |
| 3.1.1 模型结构设计 | 第30-32页 |
| 3.1.2 共生技术选择途径分析 | 第32-33页 |
| 3.2 共生技术选择 | 第33-37页 |
| 3.3 共生技术经济分析 | 第37-40页 |
| 第4章 钢铁工业园共生技术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 第40-59页 |
| 4.1 钢铁生态工业园中产业共生技术模式 | 第40-42页 |
| 4.2 港口生态型钢铁工业园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 第42-48页 |
| 4.2.1 港口生态型钢铁工业园共生技术模式 | 第42-44页 |
| 4.2.2 千万吨级港口生态型钢铁工业园物质平衡估算 | 第44-47页 |
| 4.2.3 港口生态型钢铁工业园节能减排效益 | 第47-48页 |
| 4.3 城市周边资源型钢铁工业园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 第48-50页 |
| 4.3.1 城市周边资源型钢铁工业园共生技术模式 | 第48-49页 |
| 4.3.2 城市周边资源型钢铁工业园节能减排效益 | 第49-50页 |
| 4.4 临港生态改造型钢铁工业园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 第50-52页 |
| 4.4.1 临港生态改造型钢铁工业园共生技术模式 | 第50-51页 |
| 4.4.2 临港生态改造型钢铁工业园节能减排效益 | 第51-52页 |
| 4.5 周边资源匮乏型钢铁工业园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 第52-54页 |
| 4.5.1 周边资源匮乏型钢铁工业园共生技术模式 | 第52-53页 |
| 4.5.2 周边资源匮乏型钢铁工业园节能减排效益 | 第53-54页 |
| 4.6 钢铁工业园共生技术节能减排情景分析 | 第54-59页 |
| 4.6.1 情景设定 | 第54-55页 |
| 4.6.2 钢铁生态工业园推广情景分析 | 第55-59页 |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9-61页 |
| 5.1 结论 | 第59-60页 |
| 5.2 建议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致谢 | 第64-66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