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陶瓷工业论文--陶瓷生产机械制造论文

陶瓷砖压机的仿真控制研究与能耗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CONTENTS第11-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3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来源、目的和意义第14-18页
        1.1.1 陶瓷砖压机简介第14-16页
        1.1.2 陶瓷砖压机的伺服顶出装置第16-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8-21页
        1.2.1 陶瓷砖压机及顶出装置的发展状况第18-19页
        1.2.2 虚拟样机技术在液压领域的应用现状第19-20页
        1.2.3 液压伺服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1.3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第21-22页
    1.4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第22-23页
第二章 陶瓷砖压机的数学建模第23-38页
    2.1 动梁下行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3-26页
        2.1.1 动梁下行控制系统及其传递函数第23-24页
        2.1.2 动梁下行控制系统传递函数参数的确定第24-25页
        2.1.3 动梁下行控制系统传递函数的确定第25-26页
    2.2 低压加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6-28页
        2.2.1 低压加压控制系统及其传递函数第26-27页
        2.2.2 低压加压控制系统传递函数的确定第27-28页
    2.3 伺服顶出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8-37页
        2.3.1 伺服阀控缸系统及其传递函数第28-30页
        2.3.2 伺服阀控缸系统传递函数参数的确定第30-32页
        2.3.3 伺服阀控缸系统传递函数的确定第32-34页
        2.3.4 伺服阀控缸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第34-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基于AMESIM与ADAMS的顶出机构建模与仿真第38-66页
    3.1 基于AMESIM的顶出机构液压系统的建模第38-50页
        3.1.1 恒压变量泵的仿真分析第38-42页
        3.1.2 二通插装阀的仿真分析第42-45页
        3.1.3 直动式减压阀的仿真分析第45-49页
        3.1.4 其他模型的参数设置第49页
        3.1.5 顶出液压系统的AMESim模型第49-50页
    3.2 基于ADAMS的顶出机构机械系统的建模第50-52页
    3.3 基于AMESIM与ADAMS的顶出机构联合仿真第52-65页
        3.3.1 ADAMS中设置导入AMESim的模块第53-56页
        3.3.2 AMESIM中导入ADAMS模块第56-58页
        3.3.3 联合仿真分析第58-65页
    3.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四章 顶出机构控制策略的设计第66-95页
    4.1 PID控制器第66-70页
        4.1.1 PID控制原理第66-67页
        4.1.2 PID参数对系统的影响分析第67-70页
    4.2 基于遗传算法的PID参数整定第70-72页
        4.2.1 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整定原理第70页
        4.2.2 基于AMESim遗传算法的PID整定第70-72页
    4.3 自适应模糊控制第72-83页
        4.3.1 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和自适应模糊控制概述第72-74页
        4.3.2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结构的确定第74-76页
        4.3.3 模型参考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76-83页
    4.4 阀控顶出缸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第83-94页
        4.4.1 联合仿真模型的建立第83-85页
        4.4.2 自适应模糊控制系统参数的确定第85-86页
        4.4.3 位置跟踪仿真实验第86-89页
        4.4.4 模拟实际工况的仿真实验第89-92页
        4.4.5 抗干扰仿真实验第92-94页
    4.5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五章 压机液压系统的建模与能耗分析第95-107页
    5.1 压机的油路分析第95-97页
    5.2 压机液压系统AMESIM模型的建立第97-98页
    5.3 液压系统的能耗分析第98-106页
        5.3.1 液压泵能耗分析第99-100页
        5.3.2 主缸能耗分析第100-101页
        5.3.3 蓄能器能耗分析第101-102页
        5.3.4 节流损失分析第102-103页
        5.3.5 溢流损失分析第103-104页
        5.3.6 单向阀开启损失第104-105页
        5.3.7 管路与集成块的通流损失第105页
        5.3.8 能耗分布图第105-106页
    5.4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总结与展望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2-114页
致谢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路客车电源IGBT模块的驱动与保护技术研究
下一篇:免疫磁珠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