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杨开慧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杨开慧精神的产生 | 第12-26页 |
第一节 杨开慧的生平 | 第12-15页 |
第二节 杨开慧精神的提出 | 第15-16页 |
第三节 杨开慧精神产生的背景 | 第16-26页 |
第二章 杨开慧精神的科学内涵 | 第26-36页 |
第一节 矢志不渝的求真精神 | 第26-28页 |
第二节 艰危与共的至爱精神 | 第28-31页 |
第三节 亲民系民的为民精神 | 第31-33页 |
第四节 始终如一的坚忍精神 | 第33-36页 |
第三章 杨开慧精神的特征 | 第36-42页 |
第一节 时代引导性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民族传承性 | 第37-39页 |
第三节 实践操作性 | 第39-40页 |
第四节 独特适用性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新时期弘扬杨开慧精神的重要价值 | 第42-54页 |
第一节 有利于丰富红色文化内涵 | 第42-44页 |
第二节 有利于强化干部亲民的思想意识 | 第44-46页 |
第三节 有利于倡导公民核心价值观 | 第46-48页 |
第四节 有利于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 第48-51页 |
第五节 有利于对女性的教育和培养 | 第51-54页 |
结束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