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绪论 | 第11-25页 |
| 一、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二)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三)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2页 |
| (一)失海渔民现象的研究 | 第12-18页 |
| (二)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的研究 | 第18-21页 |
| (三)我国失海渔民及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研究成果的评价及展望 | 第21-22页 |
|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第22-25页 |
| (一)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二)具体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三)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25-34页 |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25-31页 |
| (一)失海渔民 | 第25-28页 |
| (二)社会保障 | 第28-29页 |
| (三)公共政策 | 第29-31页 |
| 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31-34页 |
| (一)公共政策分析理论 | 第31-32页 |
| (二)威廉·邓恩的政策分析理论 | 第32-34页 |
| 第二章 我国现行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的现状 | 第34-45页 |
| 一、我国沿海各省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的实践 | 第34-39页 |
| (一)山东省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概述 | 第34-35页 |
| (二)浙江省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概述 | 第35-37页 |
| (三)广西省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概述 | 第37-39页 |
| 二、目前实施的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内容 | 第39-41页 |
| (一)就业保障政策 | 第39-40页 |
| (二)养老保障政策 | 第40页 |
| (三)医疗保障政策 | 第40-41页 |
| (四)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 第41页 |
| 三、目前实施的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模式 | 第41-45页 |
| (一)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模式 | 第41-42页 |
| (二)同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社会的保障模式 | 第42-43页 |
| (三)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模式 | 第43-45页 |
| 第三章 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实证研究——以青岛市黄岛区为例 | 第45-54页 |
| 一、青岛市黄岛区概况 | 第45-46页 |
| (一)黄岛区概况 | 第45页 |
| (二)黄岛区政府对失海渔民的举措 | 第45-46页 |
| 二、黄岛区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的探索与实践 | 第46-54页 |
| (一)薛家岛街道失海渔民基本情况 | 第47-48页 |
| (二)薛家岛街道失海渔民补偿和安置情况 | 第48-50页 |
| (三)薛家岛街道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情况 | 第50-54页 |
| 第四章 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的效果评价分析 | 第54-63页 |
| 一、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的积极效果 | 第55-58页 |
| (一)捍卫了失海渔民的社会保障基本权利 | 第55页 |
| (二)保障了失海渔民的基本生活 | 第55-56页 |
| (三)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和安定和谐 | 第56-58页 |
| 二、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的不足之处 | 第58-63页 |
| (一)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呈现“碎片化”的特征 | 第58-59页 |
| (二)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过程缺少渔民的公共参与 | 第59-60页 |
| (三)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过程存在执行难的问题 | 第60-63页 |
| 第五章 对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的政策建议 | 第63-72页 |
| 一、对黄岛区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的建议 | 第63-66页 |
| (一)建立失海渔民保障政策的参与机制 | 第63页 |
| (二)提高失海渔民群体的政策认知 | 第63-64页 |
| (三)为失海渔民拓宽就业渠道 | 第64-65页 |
| (四)做好失海渔民利益补偿安置工作 | 第65-66页 |
| 二、国家层面的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建议 | 第66-72页 |
| (一)完善多元化的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 | 第66-68页 |
| (二)将失海渔民社会保障政策纳入到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体系 | 第68-72页 |
| 结语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附录 | 第76-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个人简历 | 第80-81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