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8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高分子材料的燃烧机理与阻燃机理 | 第14-16页 |
1.2.1 高分子材料的燃烧机理 | 第14-15页 |
1.2.2 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机理 | 第15-16页 |
1.3 DOPO 衍生物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3.1 DOPO 衍生物的合成 | 第16-17页 |
1.3.2 DOPO 衍生物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4 硼硅氧烷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1.4.1 硼系阻燃剂和硅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 第19-21页 |
1.4.2 硼硅氧烷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5 PA6 的阻燃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1.5.1 PA6 简介 | 第23-24页 |
1.5.2 PA6 的燃烧过程 | 第24页 |
1.5.3 PA6 的阻燃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1.5.3.1 含磷阻燃剂 | 第24-25页 |
1.5.3.2 含氮阻燃剂 | 第25-26页 |
1.5.3.3 氢氧化物 | 第26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1.6.1 本论文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1.6.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DOPO-硼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 | 第28-40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39页 |
2.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28-29页 |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9页 |
2.2.3 测试与表征 | 第29-30页 |
2.2.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29页 |
2.2.3.2 核磁共振(NMR)分析 | 第29页 |
2.2.3.3 热重测试分析(TGA) | 第29页 |
2.2.3.4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第29-30页 |
2.2.4 DOPO-硼硅氧烷的合成 | 第30-31页 |
2.2.5 结果与讨论 | 第31-39页 |
2.2.5.1 DOPO-BSi 的合成条件 | 第31-32页 |
2.2.5.2 中间产物 PSi 的结构表征 | 第32-34页 |
2.2.5.3 DOPO-BSi 的结构表征 | 第34-37页 |
2.2.5.4 DOPO-BSi 的热稳定性 | 第37-38页 |
2.2.5.5 熔融特性 | 第38-3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阻燃剂 DOPO-硼硅氧烷在 PA6 中的应用 | 第40-54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0-43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40页 |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0-41页 |
3.2.3 试样的制备 | 第41-42页 |
3.2.3.1 实验材料的处理 | 第41页 |
3.2.3.2 共混材料的制备 | 第41页 |
3.2.3.3 测试试样的制备 | 第41-42页 |
3.2.4 测试与表征 | 第42-43页 |
3.2.4.1 阻燃性能测试 | 第42页 |
3.2.4.2 力学性能测试 | 第42页 |
3.2.4.3 加工性能测试 | 第42页 |
3.2.4.4 热失重分析(TG)测试 | 第42-43页 |
3.2.4.5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第43页 |
3.2.4.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3页 |
3.3.1 DOPO-BSi 对 PA6 的阻燃测试结果及其分析 | 第43-48页 |
3.3.2 DOPO-BSi 阻燃 PA6 的残炭形貌分析 | 第48-50页 |
3.3.3 DOPO-BSi 对 PA6 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4 DOPO-BSi 对 PA6 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3.3.5 DOPO-BSi 对 PA6 加工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扩链剂原位改性 PA6/DOPO-BSi | 第54-64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54页 |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4-55页 |
4.2.3 试样的制备 | 第55页 |
4.2.4 测试与表征 | 第55-56页 |
4.2.4.1 阻燃性能测试 | 第55页 |
4.2.4.2 力学性能测试 | 第55页 |
4.2.4.3 加工性能测试 | 第55页 |
4.2.4.4 热失重分析(TG)测试 | 第55页 |
4.2.4.5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第55-56页 |
4.2.4.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56页 |
4.2.4.7 热失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TG-FTIR) | 第5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2页 |
4.3.1 PA6/DOPO-BSi/P-PAP-EP 复合体系的阻燃性能 | 第56-58页 |
4.3.2 PA6/DOPO-BSi/P-PAP-EP 复合体系残炭形貌的分析 | 第58-59页 |
4.3.3 PA6/DOPO-BSi/P-PAP-EP 复合体系的热稳定性 | 第59-61页 |
4.3.4 PA6/DOPO-BSi/P-PAP-EP 复合体系的特性粘度测试 | 第61-62页 |
4.3.5 PA6/DOPO-BSi/P-PAP-EP 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 | 第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表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