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互动式节能优化调度技术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智能电网调度研究概述 | 第12-17页 |
1.2.1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研究 | 第12-14页 |
1.2.2 节能优化调度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智能电网互动式节能优化调度理论框架研究 | 第19-28页 |
2.1 面向智能电网的节能优化调度 | 第19-20页 |
2.2 智能电网互动式节能优化调度内涵 | 第20-24页 |
2.2.1 互动式节能调度基本内容 | 第20-21页 |
2.2.2 发电企业参与互动 | 第21-23页 |
2.2.3 用户参与互动 | 第23-24页 |
2.3 互动式节能优化调度理论研究框架 | 第24-27页 |
2.3.1 适应前提与支撑技术 | 第24-25页 |
2.3.2 互动式节能优化调度理论的基础研究 | 第25-26页 |
2.3.3 互动式节能优化调度理论的核心研究 | 第26页 |
2.3.4 互动式节能优化调度扩展研究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基于尖峰负荷导致的边际能耗测算 | 第28-38页 |
3.1 尖峰负荷的产生 | 第28页 |
3.2 边际能耗的定义 | 第28-31页 |
3.3 测算模型的建立 | 第31-32页 |
3.4 模型求解方法 | 第32-33页 |
3.4.1 优先顺序法 | 第32页 |
3.4.2 遍历边际机组 | 第32-33页 |
3.5 测算算例分析 | 第33-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用户侧互动节能优化调度 | 第38-53页 |
4.1 智能电网互动基础 | 第38-39页 |
4.2 用户侧互动表现形式 | 第39-40页 |
4.3 用户侧互动特性分析 | 第40-42页 |
4.3.1 用户互动类型 | 第40页 |
4.3.2 影响用户互动特性的因素 | 第40-41页 |
4.3.3 具备优质互动潜力的用户 | 第41-42页 |
4.3.4 长周期互动特性分析 | 第42页 |
4.4 用户互动响应模型 | 第42-48页 |
4.4.1 电价响应 | 第42-43页 |
4.4.2 电价响应模型 | 第43-44页 |
4.4.3 算例分析 | 第44-48页 |
4.5 用户侧互动优化调度方法 | 第48-52页 |
4.5.1 基于日前调度计划的用户侧互动 | 第48-49页 |
4.5.2 基于实时调度计划的用户侧互动 | 第49-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云计算在互动式节能优化调度中的应用 | 第53-63页 |
5.1 云计算技术 | 第53-57页 |
5.1.1 虚拟化与快速部署技术 | 第54页 |
5.1.2 大规模分布式存储技术 | 第54-55页 |
5.1.3 资源调度技术 | 第55页 |
5.1.4 大规模多租户技术 | 第55-56页 |
5.1.5 海量数据处理技术 | 第56页 |
5.1.6 大规模信息通信技术 | 第56-57页 |
5.2 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电网计算平台 | 第57-60页 |
5.2.1 智能电网云存储中心 | 第57-59页 |
5.2.2 智能电网云计算控制中心 | 第59-60页 |
5.3 基于云计算的互动式节能优化调度架构 | 第60-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