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航天诱变育种的概念及特点 | 第12-13页 |
·航天诱变育种的概念 | 第12页 |
·航天诱变育种的特点 | 第12-13页 |
·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概况及所取得的成就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国内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概况 | 第14页 |
·航天诱变育种所取得的成就 | 第14-16页 |
·航天诱变育种的诱变机理 | 第16-17页 |
·辐射损伤机理 | 第16页 |
·微重力理论 | 第16-17页 |
·转座子假说 | 第17页 |
·复合因素的影响 | 第17页 |
·植物航天诱变的生物学效应 | 第17-20页 |
·航天诱变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形态学性状的影响 | 第17-18页 |
·航天诱变对植物细胞学性状的影响 | 第18-19页 |
·航天诱变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第19-20页 |
·航天诱变对DNA 结构的影响 | 第20页 |
·分子标记在航天诱变育种中的应用 | 第20-23页 |
·分子标记的类型 | 第21页 |
·常用分子标记的原理优缺点 | 第21-22页 |
·SSR 分子标记在航天诱变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方法 | 第23页 |
·航天诱变育种的安全性问题 | 第23页 |
·航天诱变育种的前景与展望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航天诱变对棉花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效应研究 | 第25-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供试材料 | 第25页 |
·卫星搭载条件 | 第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9页 |
·SP1 性状表现 | 第26-31页 |
·SP2 代性状表现 | 第31-33页 |
·SP3 代性状表现 | 第33-39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9-42页 |
第三章 航天诱变对棉花油份、蛋白质含量、棉酚含量的影响 | 第42-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页 |
·材料 | 第42页 |
·方法 | 第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航天诱变棉花SP2 油分、蛋白质、棉酚含量方差分析 | 第42-44页 |
·航天诱变棉花SP3 油份含量、蛋白质、棉酚含量分析 | 第44-45页 |
·航天诱变棉花油份含量、蛋白质含量、棉酚含量简单相关分析 | 第45-46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棉花航天诱变后代突变体的筛选 | 第47-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页 |
·供试材料 | 第47页 |
·供试方法 | 第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SP_2、SP_3 入选率及突变株行数 | 第47页 |
·航天诱变棉花新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表现 | 第47-5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棉花航天诱变突变体的SSR 分析 | 第52-57页 |
·试验材料 | 第52页 |
·试验用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52页 |
·试验用引物 | 第52页 |
·试验用试剂 | 第52页 |
·试验器材 | 第52页 |
·试验方法 | 第52-54页 |
·DNA 的提取 | 第52-53页 |
·10ul PCR 扩增反应体系 | 第53页 |
·反应程序 | 第53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53页 |
·凝胶银染 | 第53-5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4-55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5-56页 |
·存在问题及后续工作设想 | 第56-57页 |
缩略词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