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并联电抗器同杆并架双回线三相自适应重合闸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自适应重合闸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单回线自适应重合闸判据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双回线自适应重合闸判据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2 同杆并架平行双回线自适应重合闸 | 第17-27页 |
2.1 双回线特点 | 第17-19页 |
2.1.1 双回线故障分类 | 第17页 |
2.1.2 双回线重合闸方式 | 第17-18页 |
2.1.3 双回线潜供电流特点 | 第18-19页 |
2.2 输电线路接地故障电气量分析 | 第19-25页 |
2.2.1 单回输电线路故障并联电抗器电流特征 | 第19-22页 |
2.2.2 双回输电线路故障并联电抗器电流特征 | 第22-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3 三相自适应重合闸判据研究 | 第27-39页 |
3.1 差动原理 | 第27-28页 |
3.1.1 电流差动保护 | 第27页 |
3.1.2 电流差动保护的优点 | 第27-28页 |
3.1.3 电流差动保护的影响因素 | 第28页 |
3.2 分布电容电流 | 第28-31页 |
3.2.1 输电线路分布电容电流产生原因 | 第28页 |
3.2.2 线路电容电流对差动保护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3 分布电容电流补偿方式 | 第29-31页 |
3.3 三相自适应重合闸判据实现 | 第31-36页 |
3.3.1 六序故障分量法 | 第31-32页 |
3.3.2 电容电流补偿实现 | 第32-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9页 |
4 三相自适应重合闸判据的仿真验证 | 第39-53页 |
4.1 仿真软件ATP-EMTP | 第39-40页 |
4.2 判据的仿真验证 | 第40-52页 |
4.2.1 单回输电线路故障类型仿真验证 | 第40-44页 |
4.2.2 双回输电线路故障类型仿真验证 | 第44-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5.1 总结 | 第53页 |
5.2 展望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社会评价等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