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1 城市群协调发展相关文献评述 | 第11-12页 |
| 1.2.2 价值链与城市空间演化相关文献评述 | 第12-13页 |
| 1.2.3 价值链与产业发展相关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 1.3 研究内容、逻辑框架、研究方法与创新性 | 第14-16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1.3.2 逻辑框架 | 第14-15页 |
| 1.3.3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1.3.4 创新性 | 第15-16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 2.1 价值链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 2.1.1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 | 第16-17页 |
| 2.1.2 虚拟价值链理论 | 第17-18页 |
| 2.1.3 价值网理论 | 第18-19页 |
| 2.2 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 2.2.1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 第19页 |
| 2.2.2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 第19-20页 |
| 2.2.3 竞争合作理论 | 第20页 |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 第3章 价值链视角下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1-27页 |
| 3.1 价值链视角下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的判别标准 | 第21-22页 |
| 3.1.1 城市群内部城市空间经济联系 | 第21页 |
| 3.1.2 城市群整体产业发展速度稳定性 | 第21页 |
| 3.1.3 城市群内部产业结构相似性 | 第21-22页 |
| 3.1.4 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程度 | 第22页 |
| 3.2 价值链视角下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的测度方法 | 第22-27页 |
| 3.2.1 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测度 | 第22-24页 |
| 3.2.2 城市群整体产业发展稳定性测度 | 第24-25页 |
| 3.2.3 城市群内部产业结构相似性测度 | 第25-26页 |
| 3.2.4 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程度测度 | 第26-27页 |
| 第4章 四川省四大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 第27-44页 |
| 4.1 四川省四大城市群发展现状 | 第27-31页 |
| 4.1.1 四川省四大城市群空间范围和功能定位 | 第27-28页 |
| 4.1.2 四川省四大城市群内部等级规模结构 | 第28-29页 |
| 4.1.3 四川省四大城市群产业结构演进 | 第29-31页 |
| 4.2 四川省四大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实证测度 | 第31-42页 |
| 4.2.1 空间经济联系性 | 第31-34页 |
| 4.2.2 整体产业发展稳定性 | 第34-36页 |
| 4.2.3 内部产业结构相似性 | 第36-41页 |
| 4.2.4 市场一体化程度 | 第41-42页 |
| 4.3 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 第5章 价值链视角下四川省四大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政策建议 | 第44-48页 |
| 5.1 完善城市群等级结构体系 | 第44-45页 |
| 5.2 建立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机制 | 第45-46页 |
| 5.3 推动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46-47页 |
| 5.4 促进城市群市场一体化进程 | 第47-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55-56页 |
| 附录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