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旺苍县杜家营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及治理方案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滑坡治理方法应用现状研究 | 第12-15页 |
1.2.1 滑坡治理工程措施现状 | 第12页 |
1.2.2 滑坡稳定性评价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 第14页 |
1.2.4 挡土墙在治理滑坡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旺苍县杜家营滑坡工程地质条件 | 第17-22页 |
2.1 自然地理 | 第17页 |
2.2 气象与水文 | 第17-18页 |
2.3 地形地貌 | 第18页 |
2.4 地层岩性 | 第18-19页 |
2.5 地质构造与地震 | 第19-20页 |
2.6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0页 |
2.7 人类工程活动 | 第20-22页 |
第3章 旺苍县杜家营滑坡基本特征 | 第22-53页 |
3.1 滑坡体变形特征 | 第22-23页 |
3.2 滑坡边界条件特征 | 第23-24页 |
3.3 滑坡体结构特征 | 第24页 |
3.4 灾害体物质组成 | 第24-26页 |
3.5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 第26-32页 |
3.6 滑坡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 第32-33页 |
3.6.1 影响因素 | 第32-33页 |
3.6.2 变形破坏机理 | 第33页 |
3.7 滑坡稳定性评价定性分析 | 第33页 |
3.8 滑坡稳定性评价定量分析 | 第33-38页 |
3.8.1 滑坡计算模式及工况 | 第33-36页 |
3.8.2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36-37页 |
3.8.3 稳定性计算结果 | 第37-38页 |
3.9 稳定性综合分析 | 第38-39页 |
3.10 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 第39-40页 |
3.10.1 发展变化趋势 | 第39页 |
3.10.2 危害性预测 | 第39-40页 |
3.11 设计工况及基本参数 | 第40-43页 |
3.11.1 设计工况 | 第40页 |
3.11.2 设计基本参数 | 第40页 |
3.11.3 防治工程设计标准 | 第40页 |
3.11.4 防治技术方案比选 | 第40-43页 |
3.12 治理工程分项设计 | 第43-53页 |
3.12.1 抗滑桩设计 | 第44-49页 |
3.12.2 护岸挡墙设计 | 第49-51页 |
3.12.3 截水沟设计 | 第51-53页 |
第4章 治理工程效果数值模拟计算 | 第53-67页 |
4.1 数值模拟软件Plaxi s介绍 | 第53-54页 |
4.2 方案数值模拟 | 第54-57页 |
4.2.1 模型建立 | 第54-55页 |
4.2.2 网格划分 | 第55-56页 |
4.2.3 数值模拟参数选取 | 第56-57页 |
4.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7-65页 |
4.4 总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结论 | 第67-68页 |
5.2 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