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24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玉米秸秆主要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常规处理技术 | 第12-13页 |
1.2.2 资源化处理技术 | 第13-15页 |
1.3 玉米秸秆厌氧发酵技术 | 第15-17页 |
1.3.1 基本原理 | 第15-16页 |
1.3.2 厌氧发酵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1.4 玉米秸秆预处理技术 | 第17-22页 |
1.4.1 物理预处理 | 第18-19页 |
1.4.2 化学预处理 | 第19-21页 |
1.4.3 生物预处理 | 第21-22页 |
1.4.4 联合预处理 | 第22页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22页 |
1.5.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3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2.1 物料的理化特性 | 第24页 |
2.2 试验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24-28页 |
2.2.1 TS和VS的测定 | 第24-25页 |
2.2.2 pH的测定 | 第25页 |
2.2.3 气体产量及成分的测定 | 第25页 |
2.2.4 氨态氮和总凯氏氮的测定 | 第25-26页 |
2.2.5 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的测定 | 第26-28页 |
2.3 小结 | 第28-29页 |
3 玉米秸秆湿法好氧水解特性的研究 | 第29-38页 |
3.1 概述 | 第29页 |
3.2 试验设计 | 第29-3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7页 |
3.3.1 不同好氧水解时间与温度对p H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2 不同好氧水解时间与温度对木质纤维素的影响 | 第31-35页 |
3.3.3 不同好氧水解时间与温度下玉米秸秆VS降解率 | 第35-37页 |
3.4 小结 | 第37-38页 |
4 玉米秸秆好氧厌氧两相发酵产气特性的研究 | 第38-46页 |
4.1 概述 | 第38页 |
4.2 试验设计 | 第38-39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5页 |
4.3.1 日产气量变化 | 第39-40页 |
4.3.2 累积产气量变化 | 第40-41页 |
4.3.3 甲烷含量变化 | 第41-42页 |
4.3.4 TS及VS产气率与产甲烷率变化 | 第42-43页 |
4.3.5 木质纤维素降解情况变化 | 第43-44页 |
4.3.6 固体有机物降解情况变化 | 第44-45页 |
4.4 小结 | 第45-46页 |
5 玉米秸秆不同部位好单相厌氧发酵及氧厌氧两相发酵特性的研究 | 第46-58页 |
5.1 概述 | 第46页 |
5.2 试验设计 | 第46-48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8-57页 |
5.3.1 玉米秸秆不同部位主要成分分析 | 第48页 |
5.3.2 玉米秸秆不同部位好氧水解木质纤维素含量变化 | 第48-49页 |
5.3.3 日产气量的变化 | 第49-52页 |
5.3.4 累积产气量的变化 | 第52-53页 |
5.3.5 甲烷含量的变化 | 第53-55页 |
5.3.6 TS及VS产气率与产甲烷率变化 | 第55-57页 |
5.4 小结 | 第57-58页 |
6 结论与创新 | 第58-59页 |
6.1 结论 | 第58页 |
6.2 创新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