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开发中油溶性降粘剂的研制与评价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稠油概述 | 第11-14页 |
| ·稠油的分类 | 第11-12页 |
| ·稠油的组成 | 第12-14页 |
| ·稠油的特点 | 第14页 |
| ·稠油的开采及降粘技术 | 第14-17页 |
| ·热采技术 | 第15-16页 |
| ·井筒降粘技术 | 第16页 |
| ·掺稀降粘技术 | 第16页 |
| ·化学降粘技术 | 第16-17页 |
| ·复合降粘技术 | 第17页 |
| ·油溶性降粘剂的发展概况 | 第17-24页 |
| ·国外油溶性降粘剂的发展概况 | 第17-19页 |
| ·国内油溶性降粘剂的发展概况 | 第19-21页 |
| ·油溶性降粘剂的降粘机理 | 第21页 |
| ·油溶性降粘剂的种类 | 第21-22页 |
| ·油溶性降粘剂的合成方法 | 第22-24页 |
| ·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 | 第24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塔河稠油组分分析 | 第26-35页 |
| ·实验部分 | 第26-30页 |
| ·稠油样品与试剂 | 第26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 ·塔河稠油组分的含量测定 | 第27-29页 |
| ·塔河稠油蜡的含量测定 | 第29-3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4页 |
| ·塔河稠油四组分的含量 | 第30-32页 |
| ·沥青质、胶质的光谱分析 | 第32-33页 |
| ·塔河稠油中蜡的含量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塔河稠油的流动性及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 第35-48页 |
| ·塔河稠油粘温特征的研究 | 第35-37页 |
| ·原理 | 第35页 |
|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37页 |
| ·塔河稠油掺稀降粘研究 | 第37-39页 |
| ·降粘原理 | 第37页 |
|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39页 |
| ·影响稠油流动性的因素 | 第39-46页 |
| ·稠油特性对流动性的影响 | 第39-43页 |
| ·温度对稠油粘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 ·掺稀油对稠油粘度的影响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油溶性降粘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 第48-67页 |
| ·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的制备 | 第48-54页 |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48-49页 |
| ·合成原理 | 第49页 |
|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4页 |
| ·油溶性降粘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第54-66页 |
|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五章 复合型油溶性降粘剂的性能评价 | 第67-77页 |
| ·实验部分 | 第67-68页 |
| ·实验原料和仪器 | 第67页 |
| ·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性能的评定方法 | 第67-68页 |
| ·实验过程 | 第6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8-76页 |
| ·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 第68-69页 |
| ·复合型油溶性降粘剂的性能评价 | 第69-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结论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