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技法论文--中国画技法论文

论“逸远品格”在夏珪山水画图式中的呈现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3页
    0.1 研究背景第7页
    0.2 研究目标与意义第7-8页
    0.3 研究现状第8-11页
    0.4 研究对象及内容第11-12页
    0.5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一章“逸远品格”的概念界定第13-20页
    1.1“逸”范畴的概念界定第13-14页
        1.1.1“逸”的本义及流变第13页
        1.1.2 以“逸”入“艺”第13-14页
    1.2“逸品说”的确立第14-17页
        1.2.1“逸”与“品”的结合第14-15页
        1.2.2 唐代“逸品”初涉绘画第15-16页
        1.2.3 宋代“逸品”在发展中完善第16-17页
    1.3 逸远品格第17-20页
        1.3.1 远式山水第17页
        1.3.2“逸”“远”相联第17-18页
        1.3.3 夏珪山水画之逸远品格第18-20页
第二章 夏珪山水画图式的由来第20-30页
    2.1 时代背景的巨变第20-21页
        2.1.1 社会政治第20页
        2.1.2 文治政策第20-21页
        2.1.3 经济复苏第21页
    2.2 宫廷趣味的审美导向第21-23页
    2.3 文化思潮的冲击第23-25页
        2.3.1 画院和文人画论的影响第23-24页
        2.3.2“儒释道合一”的理学思想第24-25页
    2.4 地域环境的差异第25-27页
    2.5 艺术自身发展第27-30页
        2.5.1 山水画艺术自身发展第27页
        2.5.2 画家的传承创造第27-30页
第三章“逸远品格”在夏珪山水画图式中的呈现第30-40页
    3.1 夏珪“逸远品格”的美学内涵第30-33页
        3.1.1 空灵淡远,虚实相生第30-31页
        3.1.2 诗般意境,清新自然第31-32页
        3.1.3 全以趣胜,率真俏丽第32-33页
    3.2 夏珪山水画图式中“逸远品格”的具体表现第33-40页
        3.2.1 山之一角、水之半边的取景构图第33-34页
        3.2.2 苍劲清逸的笔墨技法第34-36页
        3.2.3 扇面小品的幅式形制第36-37页
        3.2.4 山光水色的题材内容第37页
        3.2.5 笔简意远的点景之物第37-40页
第四章 夏珪“逸远品格”山水画的价值及影响第40-47页
    4.1 从学者众第40-43页
        4.1.1 元代写意山水第40页
        4.1.2 明代院体与浙派第40-42页
        4.1.3 日本汉画与狩野派第42-43页
    4.2 后人褒贬第43-44页
        4.2.1 曲解误读第43-44页
        4.2.2 客观评价第44页
    4.3 对当代山水画转型的启示第44-47页
结语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附录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软实力视角下的韩国“文化立国”战略
下一篇:安野光雅系列绘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