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应力波在结构面中传播规律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应力波在粘弹性介质传播规律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岩体结构面力学参数测试方法研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4 本文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应力波在层状岩体中衰减和波形变化规律 | 第15-23页 |
2.1 实验方案 | 第15-16页 |
2.2 节理间距描述 | 第16-17页 |
2.3 层状岩体的衰减系数 | 第17-20页 |
2.3.1 齐王寨菜园子波峰值频率和衰减系数的关系 | 第17-18页 |
2.3.2 八里沟漂流子波峰值频率和衰减系数的关系 | 第18-19页 |
2.3.3 齐王寨一剑天子波峰值频率和衰减系数的关系 | 第19-20页 |
2.4 层状岩体波形变化系数 | 第20-22页 |
2.5 本章结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应力波在层状岩体中粘性系数计算 | 第23-40页 |
3.1 应力波在层状岩体中传播理论分析 | 第23-25页 |
3.1.1 测点间能量损失 | 第23-24页 |
3.1.2 测点间应变率 | 第24页 |
3.1.3 粘性系数的计算 | 第24-25页 |
3.2 计算实例 | 第25-38页 |
3.2.1 齐王寨菜园不同测线方向的粘性系数计算 | 第26-32页 |
3.2.2 八里沟漂流不同测线方向的粘性系数计算 | 第32-38页 |
3.3 本章结论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改进线弹性位移不连续模型和结构面弹性模量动力法测试 | 第40-58页 |
4.1 线弹性位移不连续模型的改进 | 第40-47页 |
4.1.1 线弹性位移不连续模型的不足 | 第40-43页 |
4.1.2 改进结构面两侧的位移差异和应力差异 | 第43-45页 |
4.1.3 建立改进模型 | 第45页 |
4.1.4 改进模型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 | 第45-47页 |
4.2 结构面弹性模量测试误差 | 第47-53页 |
4.2.1 结构面弹性模量测试 | 第47-49页 |
4.2.2 改进模型位移不连续模型试用范围 | 第49-52页 |
4.2.3 弹性模量测试偏差 | 第52-53页 |
4.3 改进模型的结构面弹性模量现场测试 | 第53-57页 |
4.4 本章结论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8-60页 |
5.1 结论 | 第58-59页 |
5.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