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15页 |
1.1 全球气候变化 | 第11页 |
1.2 全球气候变化和植物之间的关系 | 第11-12页 |
1.3 反枝苋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1.5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3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5页 |
2.2 供试品种 | 第15页 |
2.3 小区设计 | 第15-17页 |
2.4 试验设计 | 第17-18页 |
2.5 样品采集与保存 | 第18页 |
2.6 测定方法 | 第18-22页 |
2.6.1 叶片含水量测定 | 第18-19页 |
2.6.2 光合能力的测定 | 第19页 |
2.6.3 光合关键酶活性的测定 | 第19-21页 |
2.6.4 光合色素含量测定 | 第21-22页 |
2.7 数据分析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60页 |
3.1 反枝苋和大豆的叶片含水量对降雨波动的响应 | 第23-25页 |
3.1.1 平水年反枝苋和大豆的叶片含水量对降雨波动的响应 | 第23-24页 |
3.1.2 丰水年反枝苋和大豆的叶片含水量对降雨波动的响应 | 第24-25页 |
3.2 反枝苋和大豆的光合能力对降雨波动的响应 | 第25-36页 |
3.2.1 反枝苋和大豆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对降雨波动的响应 | 第25-27页 |
3.2.2 反枝苋和大豆的蒸腾速率对降雨波动的响应 | 第27-29页 |
3.2.3 反枝苋和大豆的气孔导度对降雨波动的响应 | 第29-32页 |
3.2.4 反枝苋和大豆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对降雨波动的响应 | 第32-34页 |
3.2.5 反枝苋和大豆的水分利用效率对降雨波动的响应 | 第34-36页 |
3.3 反枝苋和大豆的光合关键酶活性及组成对降雨波动的响应 | 第36-45页 |
3.3.1 反枝苋和大豆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对降雨波动的响应 | 第36-39页 |
3.3.2 反枝苋和大豆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对降雨波动的响应 | 第39-42页 |
3.3.3 反枝苋和大豆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活性的比值对降雨波动的响应 | 第42-45页 |
3.4 反枝苋和大豆的光合色素含量及组成对降雨波动的响应 | 第45-60页 |
3.4.1 反枝苋和大豆的光合色素含量对降雨波动的响应 | 第45-54页 |
3.4.2 反枝苋和大豆的光合色素组成对降雨波动的响应 | 第54-60页 |
4 讨论 | 第60-66页 |
4.1 反枝苋和大豆的叶片含水量对降雨波动的响应 | 第60页 |
4.2 反枝苋和大豆的光合能力对降雨波动的响应 | 第60-62页 |
4.3 反枝苋和大豆的光合关键酶的活性及组成对降雨波动的响应 | 第62-63页 |
4.4 反枝苋和大豆的光合色素含量及组成对降雨波动的响应 | 第63-65页 |
4.5 问题与展望 | 第65-66页 |
5 结论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