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难题”的若干问题探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1.2.1 国外研究情况 | 第8-10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李约瑟难题的内涵 | 第13-25页 |
2.1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概述 | 第13-14页 |
2.2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解释 | 第14-17页 |
2.3 西方近代科学 | 第17-21页 |
2.4 文明之间的差异性 | 第21-22页 |
2.5 文明之间的共性 | 第22-25页 |
3 李约瑟难题的多种解读评析 | 第25-33页 |
3.1“无科学”说评析 | 第25-27页 |
3.2“只有技术”说评析 | 第27-28页 |
3.3“伪问题”说评析 | 第28-30页 |
3.4“有毛病”说评析 | 第30-31页 |
3.5 支持者的观点评析 | 第31-33页 |
4 李约瑟难题的其他视角 | 第33-39页 |
4.1 认知者的认识能力与认知习惯 | 第33-34页 |
4.2 四种不同的“观察者” | 第34-36页 |
4.3 从中国古人的角度来看 | 第36-37页 |
4.4 东西方之间平等的假设 | 第37-39页 |
5 李约瑟难题值得商榷的地方 | 第39-45页 |
5.1 不同观点寻找共同点的可能 | 第39-40页 |
5.2 文明统一的可能性 | 第40-41页 |
5.3 李约瑟难题本身的关注度 | 第41-42页 |
5.4 任何文明的替换是否可行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51页 |